2014-2015学年江苏省太仓、昆山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659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3/31

1.选择题(共9题)

1.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对我国的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B.大部分在北温带,地跨寒温热三带
C.濒临的海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D.从海陆位置看,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小题2】我国跨经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的是
A.拉萨B.呼和浩特
C.乌鲁木齐D.海口
2.
我国已圆满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②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③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 ④城镇人口比重下降
A.②③B.①③
C.③④D.①④
【小题2】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城镇人口比重过高B.人口素质下降
C.社会养老负担过重D.人口过少
3.
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山脉的叠加图,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有关图中山脉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②是长江的发源地
C.③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山脉一秦岭
D.④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岭
【小题2】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A.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B.河北省、山西省
C.森林带、草原带D.外流区、内流区
4.
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在夏令营活动“谈谈我的家乡”中兴致勃勃地谈论起自己的家乡。小明说:“一条天路通家乡,青稞美酒藏羚羊。”小刚说:“煎饼、馒头家常饭,苹果、桃子大又甜。”小丽说“高粱红,玉米黄,大豆品质很优良。”小芳说:“油莱金黄稻花香,江河湖泊淡水鱼。”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小明、小刚、小藤、小芳4同学的家乡分别是
A.新疆、湖南、山东、西藏
B.西藏、山东、黑龙江、湖南
C.山东、新疆、广东、黑龙江
D.内蒙古、河南、新疆、云南
【小题2】关于四位同学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明家乡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B.小刚家乡的农作物一年三熟
C.小丽家乡发展了基塘生产模式的“生态农业”
D.小芳家乡耕地以旱地为主,绿洲农业发达
【小题3】关于我国冬夏季节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
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
5.
黄河与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小题1】“啊,长江!你从雪山走来……”,《长江之歌》中的“雪山”位于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小题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里的“海”是指
A.渤海B.东海
C.黄海D.南海
【小题3】下列语句描述符合长江特征的是
A.“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B.“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C.“一碗水,半碗泥”
D.“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6.
读漫画,回答问题。

【小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危险化工废物随意倾倒造成
A.草地污染B.耕地污染
C.水体污染D.林地污染
【小题2】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A.营造防护林
B.开展治沙、治水等综合整治
C.迁移人口
D.制定相应的法律,加强监管和执法
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12月27日北京市民开始饮用长江水。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利用京杭大运河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已于2013年12月10日通水。中线工程从汉水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属于    
A.同流域调水工程
B.跨流域调水工程
C.储水蓄水工程
D.交通运输工程
【小题2】南水北调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小题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开始时,沿线地区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是    
A.河道淤积
B.水污染
C.地下水位下降
D.土壤盐碱化
【小题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优势是    
A.可供水量最大
B.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北上
C.工程量最小
D.沿线地区经济最发达,资金得到保证
【小题5】南水北调工程西线工程至今没有开工的原因是
A.西线地区还不是很缺水
B.西线地区经济不发达,没钱投入
C.西线地区翻山越岭,旋工难度大
D.西线地区输水量得不到保证
8.
读图,图中西侧山脉与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  )
A.-4℃
B.5℃
C.8℃
D.16℃
【小题2】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B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是(  )
A.200mm
B.400mm
C.600mm
D.900mm
9.
下图是我国四种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图,图中的景观反映了我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诗词与人民币景观对应一致的是
A.①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②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小题2】根据图②人民币中的建筑,可以判断该建筑位于
A.广西B.新疆
C.安徽D.西藏

2.解答题(共3题)

10.
读下图,完成各题.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特别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寻访中国的路线,即东线(A线)、中线(B线)、西线(C线)和北纬35.线(D线).

(1)A、B、C、D四条路线中,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的是______线,穿越的路线平均海拔最高的是______线,_______线经过的地区大多数为经济较发达地区.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2)A线经过了______个省级行政中心.
A.3 B.4 C.5 D.6
(3)D线的东段大致沿_______铁路行进.
A.京沪线    B.陇海线
C.青藏线    D.京广线.
11.
某学校开展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研究过程记录如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研究课题: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研究思路:案例分析一一归纳总结
研究资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
(1)案例分析 ①耕作制度:甲区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乙区域一年两熟或三熟。②甲区域以种植业为主,丙区域发展早作农业和   
A.渔   B.畜牧 C.林
③珠江三角洲80年代种植水稻,90年代种植甘蔗,近年来种植花卉,不是因为   
A.自然条件发生变化
B.种植花卉收入高,并且能出口创汇
C.城市和工矿业发展,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2)归纳总结:由以上案例,可知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和社会经济因素
A.光照因素 B.地形因素 C.自然因素
12.
读中国略图,完成各题。
自2009年起,我国把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更加严峻复杂,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1)2013年入春以来,①所在的    省遭遇持续四年来的冬旱和春旱,而②所在的    (填简称)省则持续洪涝。从上图所示可知,这次旱情最重的①省和涝灾最重的②省都在   区。
(2)西南地区是本次旱情最严重的地区,究其原因    
A.夏季风影响不到,降水少 B.河流少
C.沙漠分布广 D.石灰岩地形广布,不利于蓄水保水。
(3)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雅安市芦山县(30.3°N,103.0°E)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破坏。雅安市所在四川省省会城市是成都。湖南的志愿者们组织的救援物资经铁路入川,须要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线一贵昆线一成昆线。
45.A.京广 B.京哈 C.浙赣 D.湘黔
(4)除了水旱灾害外,在A地区夏秋季节经常发生    (灾害),B地区的冬春季节经常出现    (灾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