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议会成了最高的权力机关,但录用官员的权力还仍然掌握在国王之手。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竟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足竟选中获胜的政党,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脏。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19世纪70年代后经过多次改革,英国最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文官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确立文官功续晋升制度和致仕制度等。但英国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兼任议员,不得介入党派的政治活动,英国政治体系中另有政务官,是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的,有任期限制。由于他们的任职是靠党派关系,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为依据,所以政务官要随竞选的胜负与内阁共进退。
1906年戴泽等上折,建议从反个方面入手重建中央官制:一、此次厘定官制,遵旨为立宪预备,应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厘定;……三、立宪国通例,俱分立法、行政、司法为三权,各不相侵,互相维持,用意最善,三汉分立而君主大权统之。现在议院遽难成立,先从行政、司法厘定,当采君主立宪国制度,以仰合大权统于朝廷的谕旨,但清政府借改革官制之机收拢地方督抚之权,迫使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张之洞内调军机大臣,实际是明升暗降。1911年,清政府设立立宪责任内阁,在内阁所有13名成员中,满族共九人,且七人为皇族。清政府还通过机构改革,把一些重要事权收归中央,清政府在丙午官制改革前后,调整了行政格局,形成新旧共11个部。就设立这些部门的指导思想,美国学者陈锦江曾指出:“(清政府)对新部的要求是很明确的,即肯定中央政府的指挥权威。”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官制变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官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议会成了最高的权力机关,但录用官员的权力还仍然掌握在国王之手。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竟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足竟选中获胜的政党,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脏。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19世纪70年代后经过多次改革,英国最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文官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确立文官功续晋升制度和致仕制度等。但英国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兼任议员,不得介入党派的政治活动,英国政治体系中另有政务官,是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的,有任期限制。由于他们的任职是靠党派关系,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为依据,所以政务官要随竞选的胜负与内阁共进退。
——摘编自王铭《试论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及其原因》等
材料二1906年戴泽等上折,建议从反个方面入手重建中央官制:一、此次厘定官制,遵旨为立宪预备,应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厘定;……三、立宪国通例,俱分立法、行政、司法为三权,各不相侵,互相维持,用意最善,三汉分立而君主大权统之。现在议院遽难成立,先从行政、司法厘定,当采君主立宪国制度,以仰合大权统于朝廷的谕旨,但清政府借改革官制之机收拢地方督抚之权,迫使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张之洞内调军机大臣,实际是明升暗降。1911年,清政府设立立宪责任内阁,在内阁所有13名成员中,满族共九人,且七人为皇族。清政府还通过机构改革,把一些重要事权收归中央,清政府在丙午官制改革前后,调整了行政格局,形成新旧共11个部。就设立这些部门的指导思想,美国学者陈锦江曾指出:“(清政府)对新部的要求是很明确的,即肯定中央政府的指挥权威。”
——摘编自钧方安《中国近代中央官制改革研究》等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官制变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官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单选题- (共13题)
2.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里最多为15傍。愿减轻的听便。”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
A.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
B.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 |
C.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 |
D.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 |
3.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来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阁集体责仟制基本成形 |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
C.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
D.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
4.
《近世欧洲史》中记载某国政体:国会不但握有选举总统之权,国会所定之法律又不如美国之有大理院可以宣布法律之违宪。内阁亦与英国同以国会议员多数之向背为行藏之标准。材料反映出该国政体
A.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B.国会实为国家权力核心 |
C.国会任命内阁成员 |
D.是英美两国干预的结果 |
5.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C.废除君主立宪制 |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
6.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这表明
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
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 |
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
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 |
7.
184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1866年清政府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1868年改为南洋通商大臣,驻地移至南京,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这种变化反映出
A.政府重视东南赋税收入 |
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
C.清朝中央外交机构近代化 |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8.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己。”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A.政党性质发生彻底改变 |
B.放弃了原央的革命目标 |
C.转变了革命的方式策略 |
D.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 |
9.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关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璧”,“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己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表明
A.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
B.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
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关两国结盟 |
D.中国借此表达氏主建国的诉求 |
10.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人,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人。这一举措
A.初步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反映出人民代表来源广泛 |
C.体现出“民主协商”的精神 |
D.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
11.
1982年新宪法确立:以公社范围建乡,以大队建村,以生产队建村民小组,把原来由人民公社行使的政府职能转移给乡政府,人民公社只是单纯的经济组织。这反映出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
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有了制度的保证 |
C.人民公社制度没有根本上废除 |
D.农村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实质性改变 |
12.
1958年8月,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中共中央军委和国防部警告美国军舰不得为增援金门的台湾当局军舰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接着又实行“逢双口不打金门”的政策,以保证岛上军民的供应.但仍以无美军护航为前提。实施这一策略,是为了
A.打围结合,进而攻取金门 |
B.维护“一个中国”基本原则 |
C.以打促和,推动两岸对话 |
D.打破美国对台湾海峡的封锁 |
13.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反映出此时中国外交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 |
C.坚持原则性的同时更有务实性 |
D.陷入极端的困难时期 |
14.
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产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英语比俄语世界影响力更大 |
B.中英两国关系发展的推动 |
C.新时期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 |
3.选择题- (共2题)
15.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