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7题)
1.
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造成了巨大的财产、人员损失。这是因为灾区位于板块与板块交接地带(图中S处),地壳活动频繁。读图:判断大地震发生在(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 |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
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 |
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 |
4.
下列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是洋的边缘部分 |
B.北冰洋大部分位于寒冷的北极圈内,温度很低,多为冰层覆盖 |
C.印度洋被大洋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所包围 |
D.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
5.
下列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是面积第三大洲 |
B.苏伊士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
C.亚洲和非洲大陆原来也是连在一起的,在开凿运河后,两块大陆才被隔开 |
D.亚洲和欧洲是两块独立的大陆 |
6.
“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观点是()
A.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
B.七大洲、四大洋是原始大陆分裂、缓慢漂移而形成的 |
C.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原始大陆、一个大洋 |
D.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
2.解答题- (共4题)
18.
读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大洲:① ⑥
大洋:A B
(2)①洲和②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和C之间的分界线是 ,③洲和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3)A、B、C、D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C>A>D C.D>A>C>B D.C>B>D>A
(4)赤道穿过大陆有大陆 和 大陆(填主要的大陆)
(5 )由图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是 洲和 洲.
(6)终年没有阳光直射的洲是 洲和 洲;
(7)①②⑤⑥共同面临的大洋是 ,C、B、D所包围的大洲是 .

(1)填出图中序号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大洲:① ⑥
大洋:A B
(2)①洲和②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和C之间的分界线是 ,③洲和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3)A、B、C、D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C>A>D C.D>A>C>B D.C>B>D>A
(4)赤道穿过大陆有大陆 和 大陆(填主要的大陆)
(5 )由图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是 洲和 洲.
(6)终年没有阳光直射的洲是 洲和 洲;
(7)①②⑤⑥共同面临的大洋是 ,C、B、D所包围的大洲是 .
19.
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B是 板块,以 (海洋、陆地)为主;
G是 板块,以 (海洋、陆地)为主;
(2)在板块G周围有一条火山地震带是 火山地震带.
(3)由于板块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不断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A、B板块间 海将不断扩大形成新的海洋, 海将消失.

(1)图中B是 板块,以 (海洋、陆地)为主;
G是 板块,以 (海洋、陆地)为主;
(2)在板块G周围有一条火山地震带是 火山地震带.
(3)由于板块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不断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A、B板块间 海将不断扩大形成新的海洋, 海将消失.
20.
读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风向图和甲、乙两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两副图中,准确反映A地气候特点的是 图,反映B地气候特点的是 图.
(2)A、B两地降水差异很大,其原因是安第斯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起了 作用.A地处于迎风坡,其降水类型多为 .
(3)A、B两地最高气温都出现在一月,主要影响因素是:
(4)A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气候特征是 .

(1)在甲、乙两副图中,准确反映A地气候特点的是 图,反映B地气候特点的是 图.
(2)A、B两地降水差异很大,其原因是安第斯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起了 作用.A地处于迎风坡,其降水类型多为 .
(3)A、B两地最高气温都出现在一月,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 B.地形地势 | C.纬度位置 | D.地球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7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