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三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者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遵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引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这些原则在国家事务中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周恩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上述讲话的?
(3)讲话中指出的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用最少的字概括讲话的精神。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三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者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遵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引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这些原则在国家事务中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周恩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上述讲话的?
(3)讲话中指出的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用最少的字概括讲话的精神。
2.单选题- (共27题)
3.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D.红军长征的胜利 |
4.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
B.保障议会中心地位 |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D.确立责任内阁制度 |
5.
下面为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期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的部分内容,其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有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选举用投票之法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选举用投票之法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
①采用内阁制的组织形式
②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
③规定主权在民,人民一律平等
④承认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选举用投票之法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选举用投票之法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
①采用内阁制的组织形式
②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
③规定主权在民,人民一律平等
④承认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6.
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说:“俄虎、英豹、德法貔、日豺,眈眈逐逐,露爪张牙,环伺于四千余年病狮之旁。割要地,租军港,以扼其咽喉;开矿山,筑铁路,以断其筋络。”材料描述了列强
①疯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②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④在中国开矿筑路攫取利润
①疯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②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④在中国开矿筑路攫取利润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7.
下面两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A.1921年和1924年 |
B.1924年和1927年 |
C.1927年和1928年 |
D.1928年和1937年 |
8.
孙中山说:“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
A.满洲贵族统治 |
B.军阀割据混战 |
C.君主专制制度 |
D.外国列强侵略 |
9.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A.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 “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
C. “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D.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A.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 “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
C. “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D.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0.
近代诗人黄遵宪有诗云:“城头蓬蓬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迎击日军 |
B.徐骧、丘逢甲领导义军斗争 |
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运动 |
D.民族资本家提倡“实业救国” |
11.
1926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这说明共产国际
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
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 |
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 |
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
12.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信息。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革命中心:从北方到南方 |
B.政权性质:从抗日民主政权到工农民主政权 |
C.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为主到民族矛盾为主 |
D.军队名称:从国民革命军到工农红军 |
13.
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海外华侨也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敌后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根据上述材料,从下面选取一组与之对应的关键词
A.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全民抗战 |
B.使命意识敌后军民汪洋大海 |
C.危机意识武装斗争战争奇观 |
D.军民结合敌后军民人民战争 |
14.
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还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让敌军从‘由北而南’的俯攻之态改变成‘由东向西’的仰攻,丧失其主宰战场的时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 B.该战役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 |
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武力干涉 | D.该战役中我军大胜敌军 |
15.
在广泛吸收香港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列各项不属于该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A.“一国两制” |
B.“民族自决” |
C.“港人治港” |
D.“高度自治” |
16.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台湾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
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
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
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
D.反映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 |
17.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
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
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 | D.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 |
18.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
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
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19.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20.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22.
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A.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对霸权主义 |
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决议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
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
23.
我国现在正在全力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 提倡科学发展观, 古人也认为“ 君子和而不同” , 含义是“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和谐以共生共长, 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 )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进行“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3)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4)邀请尼克松访华, 中美建交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进行“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3)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4)邀请尼克松访华, 中美建交
A.(1)(2)(3) | B.(1)(3)(4) | C.(1)(3) | D.(1)(2)(3)(4) |
25.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据此图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
B.第三世界的力量迅速崛起 |
C.西方国家放弃了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政策 |
D.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
26.
《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则公报的共同点有
A.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 |
B.认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
C.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
D.推动了新中国第三次建交高潮 |
27.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图1(20世纪50年代初) 图2(20世纪70年代初) 图3(21世纪初)
①图1斯大林与***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尼克松与***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图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图1(20世纪50年代初) 图2(20世纪70年代初) 图3(21世纪初)
①图1斯大林与***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尼克松与***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图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③ |
28.
到2006年底,有147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
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
29.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①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
②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
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①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
②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
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3.选择题- (共3题)
30.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途径是( )
①母婴传播;
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进餐;
③血液传播;
④与艾滋病病人交谈、握手;
⑤性传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