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16世纪中期,葡萄牙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再转运到欧洲,获取了大量白银。另一方面,葡萄牙人参与中、日丝银贸易。1586-1630年从日本输入澳门的白银近1500万两;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这些白银大部分流入中国。同时,西班牙以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运载大量中国茶叶、丝绸、棉布和瓷器等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也基本流入了中国。
简述16世纪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背景和影响。
简述16世纪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背景和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稷下学宫,由官府出资,招贤纳士,允许学者们"不任职而论国事",发挥"智囊团"作用,还可招收弟子、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各派学者云集于此,围绕王霸、义利、天人、人性善恶等课题,通过期会、讲说、议论、研讨、诘难、争辩等形式切磋驳难、争辩求知,《汉书·艺文志》记载稷下学宫产生的学术著作有《孟子》《荀子》《管子》等300多部。
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阿卡德米学园,是西方第一所集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于体的"学院"。他采取比较开明的管理政策,允许不同思想存在。他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研究和教学的重点为算术、几何、天文、修辞学、逻辑学,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的目光从现象世界转向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
(1)依据材料,比较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不同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15-18世纪欧洲有关"自由"学术研究的特点。任选两个观点,分别简述其反映的社会状况。
(3)你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史学话语体系,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一 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稷下学宫,由官府出资,招贤纳士,允许学者们"不任职而论国事",发挥"智囊团"作用,还可招收弟子、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各派学者云集于此,围绕王霸、义利、天人、人性善恶等课题,通过期会、讲说、议论、研讨、诘难、争辩等形式切磋驳难、争辩求知,《汉书·艺文志》记载稷下学宫产生的学术著作有《孟子》《荀子》《管子》等300多部。
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阿卡德米学园,是西方第一所集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于体的"学院"。他采取比较开明的管理政策,允许不同思想存在。他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研究和教学的重点为算术、几何、天文、修辞学、逻辑学,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的目光从现象世界转向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
——摘编自常风霞《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等
材料二 15-18世纪,欧洲学术界对"自由"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时期 | 代表人物 | 主要观点 | 解读 |
15世纪 | 意大利哲学家皮科 | 意志自由论 | 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
15—16世纪 | 法国思想家让·博丹 | 宗教自由论 | 宗教信仰自由 |
16世纪 | 法国思想家蒙泰涅 | 认识自由论 | 迷信和宗教狂热是科学的敌人 |
17世纪 | 英国诗人米尔顿 | 出版自由论 | 决定出版的权利不应该放在少数检查者的手里 |
17—18世纪 | 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 | 思想自由论 | 想方设法控制人心的政府是暴虐的政府 |
——据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从文艺复兴到第二次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出现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热潮,形成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一种是以陈恭禄为代表的"近代化话语",主张把中国近代史视为中国在西方冲击之下不断调整自身,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另一种是以李鼎声为代表的"革命话语",认为应把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入侵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1)依据材料,比较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不同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15-18世纪欧洲有关"自由"学术研究的特点。任选两个观点,分别简述其反映的社会状况。
(3)你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史学话语体系,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单选题- (共10题)
3.
富人抗议说,梭伦的措施就是赤裸裸的非法没收;激进分子则抱怨说,梭伦没有重新分配土地。但是人们都一致同意,梭伦的改革将雅典从革命中拯救了出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富人”指的是通过海外贸易获得财富的工商业奴隶主 |
B.梭伦用中庸之道的变法化解了暴力革命 |
C.梭伦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此确立 |
D.土地问题是梭伦改革的核心问题 |
4.
张立平在《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说:“自南北战争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通过竞选的方式轮流控制着国家政权,间或有些小党所谓“第三党”也曾参与过国家政权的角逐,但从未对两大政党构成真正的威胁。”这反映出美国共和政体的特色是:
A.保持两个党派不动摇 |
B.两党垄断,实际利益一致 |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
D.实行资产阶级的一党专政 |
5.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
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
B.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
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
D.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
6.
1997年6月30日23点50分许,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150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A.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
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
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
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
7.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英文缩写)增资的重要来源。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说,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 |
8.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
B.清政府已改变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 |
C.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的存在有利于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
D.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是当时中西方重要的贸易机构 |
9.
北宋词人裴湘在《浪淘沙汴州》中写道:“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这一描写反映出北宋开封
A.商贸繁荣,娱乐活动众多 |
B.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都市 |
C.已经打破市、坊之间的界限 |
D.成为中外经济交流的枢纽城市 |
10.
1958年中国各地建立人民公社的运动正处在最高潮,但直到1985年底,没有任何权威的苏联领袖谈起过中国的公社,即使新中国9周年纪念活动提供了明显的机会,苏联报刊发表的文章只有3篇提到了公社,其中专门谈公社问题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文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苏联不愿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B.中苏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有分歧 |
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奏效 |
D.苏联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11.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