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容闳(1828—1912),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1860年,学成归来的容闳冒险前往南京见太平天国干王洪仁轩,并向他提出七项建议:“一、在科学原则基础之上组织军队。二、开办一所陆军学校以培养有能力的军官。三、为筹办海军设立一所海军学校。四、组织文官政府,聘请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担任各个行政部门的顾问。五、建立银行系统确定度量衡标准。六、为民众建立一套由各年级学校组成的教育系统,并把《圣经》作为教课书内容之一。七、建立工业技术学校系统。”容闳在南京呆了一个月,发现“素所主张之教育计划,与夫改良政治之赞助,二者有所借手,可以为中国福也。不图此行结果,毫无所得。”得出“太平军之行为,殆无有造新中国之能力,可断言也。”于是,容闳只好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南京,转而寻找其他的可以依靠的政治力量。
——摘自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为太平天国提出的建设方案的性质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容闳的建设方案。
材料容闳(1828—1912),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1860年,学成归来的容闳冒险前往南京见太平天国干王洪仁轩,并向他提出七项建议:“一、在科学原则基础之上组织军队。二、开办一所陆军学校以培养有能力的军官。三、为筹办海军设立一所海军学校。四、组织文官政府,聘请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担任各个行政部门的顾问。五、建立银行系统确定度量衡标准。六、为民众建立一套由各年级学校组成的教育系统,并把《圣经》作为教课书内容之一。七、建立工业技术学校系统。”容闳在南京呆了一个月,发现“素所主张之教育计划,与夫改良政治之赞助,二者有所借手,可以为中国福也。不图此行结果,毫无所得。”得出“太平军之行为,殆无有造新中国之能力,可断言也。”于是,容闳只好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南京,转而寻找其他的可以依靠的政治力量。
——摘自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为太平天国提出的建设方案的性质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容闳的建设方案。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自上而下,其势顺而易……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今弃之不顾,徒以苏杭繁荣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
材料二“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以上资料均引自《洪仁玕自述》
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主要总结什么问题。
(2)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是什么。
(3)洪仁玕找到了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了吗。你如何评价他的以上观点。
材料一“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自上而下,其势顺而易……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今弃之不顾,徒以苏杭繁荣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
材料二“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以上资料均引自《洪仁玕自述》
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主要总结什么问题。
(2)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是什么。
(3)洪仁玕找到了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了吗。你如何评价他的以上观点。
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伦敦《泰晤士报》:“利用交战某一方……巧取豪夺,以获得什么东西,将不会有长久的利益。而以武力干涉战争,无论偏向哪一方,将必处于无政府状态”(1850年10月1日)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据材料概括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伦敦《泰晤士报》:“利用交战某一方……巧取豪夺,以获得什么东西,将不会有长久的利益。而以武力干涉战争,无论偏向哪一方,将必处于无政府状态”(1850年10月1日)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据材料概括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单选题- (共16题)
4.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
B.辛亥革命 |
C.义和团运动 |
D.太平天国运动 |
5.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 |
B.民族工业兴起 |
C.新思想的萌发 |
D.维新变法运动 |
6.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因为《资政新篇》
A.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要求 |
B.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
D.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
7.
“总的说来,西方希望新中国是正统基督教国,对西方友好。到了十一月,来自英格兰几乎所有重要传教组织的代表联名致函外相,要求英国继续其在中国内战中的绝对中立政策。”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
B.太平天国时期英国始终奉行中立政策 |
C.太平天国要在中国建立正统基督教国 |
D.太平天国运动得到所有教士们的同情 |
8.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A. 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 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 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D. 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A. 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 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 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D. 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9.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
10.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
11.
洪秀全坚持说“他和基督是平等的”。洪仁玕拒绝外国传教士直接向群众传播“福音”时说:“关于这一点,天王不愿依赖外援。他认为中国人可以自己做这件事,因为中国人有自己的尊严,不愿意从外国人手中接受福音。”这反映太平天国
A.闪耀着独立自主精神的光辉 |
B.与以往农民政权有本质差异 |
C.坚持其民族平等的外交政策 |
D.利用宗教宣传民族独立观念 |
12.
“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B.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
C.满足了农民阶级需求 | D.阶级属性发生了变化 |
13.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要求社会平等的愿望 |
B.追求绝对平均主义 |
C.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
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
14.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
15.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
16.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
C.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D.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
17.
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是一比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 B.社会史观 | C.全球史观 | D.现代化史观 |
18.
“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上述观点所强调的史观是
A.阶级斗争史观 | B.文明史观 |
C.近代化史观 | D.全球史观 |
19.
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曾指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 |
B.充分肯定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
C.历史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 |
D.认为“压迫、剥削、侵略”是应该完全肯定的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