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1936年,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也叫《五五宪草》。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各界为实现和平建国,围绕《五五宪草》展开讨论。同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和中国民主同盟缺席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召开制宪国大,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以下是《中华民国宪法》和《1787年宪法》的比较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提取2条有效信息并且加以说明
比较项目 | 《中华民国宪法》 | 《1787年宪法》 |
立法背景 | 国共内战 | 美国建国 |
宪法内容 | 第二章人民之权利义务 第七条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 |
第三章国民大会 第二五条国民大会依本宪法之规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 | 第一条 第一款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 | |
第四章总统 第三五条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第三六条总统统率全国陆海空军。 第三七条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 第五章行政 第五三条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第五四条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各部会首长若干人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若干人。 | 第一款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为4年,副总统任期与总统任期相同。 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的担任统帅;他可以要求每个行政部门的主管官员提出有关他们职务的任何事件的书面意见,除了弹劫案之外,他有权对於违犯合众国法律者颁赐缓刑和特赦。 | |
实施结果 | 和平建国无望,国民政府战败,宪法在台湾继续实施 | 宪法通过之后,增加了27条修正案,迄今继续生效 |
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提取2条有效信息并且加以说明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国家机器并不强大。中产阶级和它的大多数知识分子普遍希望国家无为而治,力主最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19世纪中期以后),内阁和国会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并倒换过来,不再是议会领导内阁而是内阁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虽然议会具有最高地位的原则仍被认为是英国宪法的基石,但议会权力在多数场合已流于形式,实际权力落在内阁首相及其领导的大臣手中。
——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20世纪初美国兴起的进步主义者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第一是治标的,直接援助那些底层的贫困者,开设救济院,帮助他们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第二就是要从根本上来治。美国人以前警惕的一直是政府权力被滥用,对民主制度造成威胁。现在他们发现威胁更多地来自垄断资本,而能遏制这一巨怪的却只有政府了,所以不能不转向政府寻求解决危机的手段。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19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制度发展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点,简述其背景。这一特点对洋务运动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国家机器并不强大。中产阶级和它的大多数知识分子普遍希望国家无为而治,力主最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19世纪中期以后),内阁和国会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并倒换过来,不再是议会领导内阁而是内阁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虽然议会具有最高地位的原则仍被认为是英国宪法的基石,但议会权力在多数场合已流于形式,实际权力落在内阁首相及其领导的大臣手中。
——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20世纪初美国兴起的进步主义者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第一是治标的,直接援助那些底层的贫困者,开设救济院,帮助他们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第二就是要从根本上来治。美国人以前警惕的一直是政府权力被滥用,对民主制度造成威胁。现在他们发现威胁更多地来自垄断资本,而能遏制这一巨怪的却只有政府了,所以不能不转向政府寻求解决危机的手段。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19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制度发展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点,简述其背景。这一特点对洋务运动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2.单选题- (共12题)
3.
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 保护私有财产
B. 注重形式规则
C. 最早的成文法
D. 保护贵族利益
A. 保护私有财产
B. 注重形式规则
C. 最早的成文法
D. 保护贵族利益
4.
英王詹姆士一世(1566—1625年)就职初期,国会针对国王专断统治而要求国会固有权利的抗辩书指出“英格兰各郡、城市和选邑,均有权根据代议制自由选择他们所信任的人作为代表”“当选的人在该届国会期间,无论在开会和休会期间,均不受束缚、逮捕和监禁”“在国会内他们可以不受妨碍和控制而自由发表意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 |
B.表明王权与议会的矛盾尖锐 |
C.使得议会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
D.奠定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 |
5.
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中苏关系开始紧张;“九·一八”事变以后,中苏关系又逐渐缓和,直到世界大战前期,苏联给中国政府的抗战提供了大量的援助;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签订;1945年初的《雅尔塔协定》中,苏联同意在对德战争结束以后三个月之内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以上中苏关系的变化表明:
A.中苏关系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不可回避的外交问题[来源:学科网] |
B.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历史渊源 |
C.苏联的外交政策始终体现了其大国霸权主义色彩 |
D.苏联对华友好关系完全从其自身利益出发 |
6.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资本主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情况下发生的。”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材料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怀疑 |
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 |
C.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沙皇专制统治的严重束缚 |
D.材料表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创了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
7.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评论:“这个奇异的世纪(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下了它的死敌一命。”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
B.二战期间,苏联东线的抵抗有力地支援了盟军 |
C.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灵感 |
D.20世纪是一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的历史 |
8.
在谈及中法建交问题是,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说,两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据此可知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进入到新阶段 |
B.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中国助力 |
C.建交是冷战格局下中法的理性选择 |
D.中国的大国地位已被普遍认可 |
9.
1903年8月清廷正式谕令设立商部。在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担负着制定经济政策、领导发展国家工商实业的重任,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商法、商律以规范商品市场、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等。这一举措
A.目的是为了保护经济秩序的稳定 |
B.表明资本主义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 |
C.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开始改变 |
D.表明传统的封建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 |
10.
在欧洲,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人文主义的传播发展 |
B.启蒙运动的宣传推动 |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
D.电气革命的突飞猛进 |
11.
(题文)《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
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
12.
金庸先生认为,欧洲中世纪的绘画都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凡人的形象才大量在绘画和文学中表现出来,所谓文艺复兴,是在文艺上复兴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描写,而不再集中于描写天使与圣人”。金庸先生所言:
A.放大了文艺复兴对人的重视 |
B.对文艺复兴的认识有偏颇之处 |
C.没有认识到文艺复兴的资本主义文化属性 |
D.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
13.
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
C.图3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吸收了外来文明的特征 |
D.图4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