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418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材料二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与世界资本主义法制的关系。
材料三 近现代世界各国立国法律
时间
国家
法律文件
政体
1689年
英国

君主立宪制
1787年

《联邦宪法》

1912年
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制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据所学知识,请填写表格中的相应空格。
2.
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试评价这一观点。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摘编自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试举两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
(4)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2.单选题(共22题)

3.
“法典化来源于对法律的普遍性和系统性的追求的冲动,这种追求的成功实现的前提在于人们承认人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理性,依据它人类能够认识、解决法律中的问题,从而最终获致法律的完美状态。”这最适合于评价(  )
A.《卡拉卡拉敕令》B.《十二铜表法》
C.阿奎里亚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4.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踏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分权制衡
B.法治至上
C.责任内阁
D.君主虚位
5.
近代欧美国家在承接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公民民主与法制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两大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其基本原则是
A.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平等、天赋人权
C.民主、人民拥有普选权
D.分权制衡
6.
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
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
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
7.
长江边的静海寺内有一尊1.842米高的铜钟。每年8月29日,南京市民都要在此举行撞钟仪式,以牢记历史,警示后人。与该钟有关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南京条约》签订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
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张都没有实现,其根本原因是( )
A.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太平天国政权一直不稳定
C.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权力争夺D.脱离中国当时的实际
10.
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
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④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
1937年,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该日本记者目击的是
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居民的大屠杀
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
C.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D.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的南京惨案
12.
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A.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B.大别山地区
C.豫皖苏地区
D.中原地区
13.
“它”的诞生是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的开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日子。“它”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C.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
14.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
15.
***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16.
下列是某一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九二共识”
C.连战“和平之旅”演讲
D.“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17.
“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国际问题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
19.
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 《共同纲领》的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20.
1955年4月,一位美国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报道中的“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不结盟首脑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万隆会议
21.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边外交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22.
20世纪80年代末,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文化观念发生变化
D.民族构成发生变化
23.
最近,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牵动各方神经。早在2011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24.
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这种观点是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唯物史观
D.唯心史观

3.选择题(共1题)

25.

我们把集合{x|x∈A且x∉B}叫做集合A与B的差集,记作A﹣B.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Ⅰ)若A={1,2,3,4},B={2,3,4,5},求A﹣B;

(Ⅱ)在下列各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B;

(Ⅲ)若A={x|0<x≤a},B={x|﹣1≤x≤2},且A﹣B=∅,求a的取值范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