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甲骨文的“”(人)像人垂手侧面站立之形,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有修养的人;甲骨文的“”(民),像一个被用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
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材料 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甲骨文的“”(人)像人垂手侧面站立之形,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有修养的人;甲骨文的“”(民),像一个被用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
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摘编自万齐洲、冯天瑜《“人民”词义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含义的变化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的原因。2.单选题- (共11题)
2.
《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 B.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
C.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
3.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
C.实行陶片放逐法 |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
5.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
①狭隘性
②排他性
③不公正性
④阶级性
①狭隘性
②排他性
③不公正性
④阶级性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6.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下列对罗马法所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罗马法使罗马人不仅得到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 |
B.罗马法在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C.罗马法对维护罗马奴隶制度、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
D.罗马法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
8.
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是帝国范围内的通用法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是帝国范围内的通用法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0.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有人认为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其原因不包括。
A.奠定了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基础 |
B.其基本原则已融入西方各国的法律中 |
C.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 |
D.它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
11.
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该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利而未经列举的权利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
B.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
C.给予地方一定自治权 |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 |
12.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记》 |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
C.商朝卜辞 |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