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知识清单定时训练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406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日本以“文野战争”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支持战争。战前,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为战争效劳,不计个人得失。21个运输社,自愿在战争期间无偿为政府运送军事物资。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人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清政府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西太后庆祝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海军军官都在基地附近兴建私宅,军官生活普遍奢侈,嫖赌乃常事。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事,战争期间,各地仍发生多起乱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大事记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43年11月
开罗会议召开
1944年春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7月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斯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1945年8月8日
***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4)对比两次战争,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2.单选题(共10题)

2.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到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
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D.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3.
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A.在***思想的指导下取得胜利
B.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C.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
D.保存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火种
4.
1933年10月,红四军政治部驻扎在四川达县,秘书长魏传统在一家地主宅院的门楼两旁石柱上写下了如此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这一史料能够佐证的是
A.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深入展开
B.红军长征途中注重革命宣传
C.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D.中国革命已经转危为安
5.
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时期
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制定《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表(建国前)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农民的根本利益
B.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D. 马列主义革命理论
6.
国民政府某次电文写道:“据前、昨两日,日本内地军队向韩、满运输者甚多……以中判断,不久彼必有进一步之动作,我北平城内及其附近,尤应严防,若我能积极准备,示人以无机可乘,并随时作抗战,则或可消弭成端。“这一电文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7.
193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游击队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时中共洛川会议决定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不愿意与国民党合作抗日
B.中国共产党主要是想以抗日的名义发展自己的力量
C.国共合作抗日的突出特点是军事合作
D.这是由当时日本侵华的特点决定的
8.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一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9.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某部队曾向中央发出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C.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
D.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10.
1934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建立5处航空工厂,分别是:与美国合资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与意大利合作建立的“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与德国在江西萍乡合办的“中国航空器材有限公司”、广东“韶关飞机制造厂”和海军部“高昌庙飞机制造厂”。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为对日作战作准备
B.力图削弱地方军阀的实力
C.努力发展民航事业
D.加大“围剿”红军力度
11.
有回忆录记载:陈公博参加过中共一大,但由于其所住旅社内隔壁房间发生凶案,所以偕妻离沪,最后一天会议没有参加。这个说法是否可靠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学者查证上海当时的报纸,凶案确系事实,这不仅证明了该回忆录的可信,并且为考定一大结束的时间增加了依据。这说明
A.回忆录的可信度依赖于其所记事件的完整性
B.不同材料的互证是探索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C.历史学者应当避免依据非一手资料作出结论
D.报纸记载是考证中国近代史问题的直接史料

3.填空题(共7题)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
(1)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___________。
(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__________;政协会议。
(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于1947年夏挺进________。(3)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取得辽沈、________、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4)战争胜利①北平谈判:1949年4月20日,__________拒绝在____________上签字,和谈破裂。②解放南京: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____________,4月23日,南京解放。(5)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
(4)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13.
中共“一大”:________年____月______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法租界召开,后转至___________。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选举组成中央局,__________为书记。“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出现了以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
14.
中共“二大”:_____________年中共“二大”召开。会议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正为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国共合作
背景
中共(必要性)
________
国民党(可能性)
________
共产国际(外力)
________
实现
________
 
16.
国民革命运动——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
(1)国民政府成立:_____年在______成立,国民政府建立了___________,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北伐战争:①1926年7月正式出师。
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结果——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________,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17.
失败标志:_________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
18.
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__________事变,中国__________开始。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与____________相互配合。抗战胜利: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胜利意义: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