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63826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

1.选择题(共8题)

1.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我国海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B.自南而北的边缘海有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C.与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相邻
D.隔海相望的国家主要有蒙古、日本、菲律宾
【小题2】关于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陆界长邻国多,便于发展边境贸易
B.领土全部位于北温带,温和多雨,利于农业生产
C.南北跨纬度大,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D.海疆长,利用海洋运输优势发展国际贸易
2.
读我国主要地理分界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中国地理事物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线是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B.乙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
C.丙线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小题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流量丰富,航运价值高
B.②③两河流经我国三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
C.②河流程长,被誉为“黄金水道”
D.④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夏季
3.
下图为东北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雪期(从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多年平均雪期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由南向北雪期变长——海陆位置
B.由南向北雪期变长——纬度因素
C.由南向北雪期变短——地形因素
D.由南向北雪期变短——海陆位置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冬季寒冷短暂,夏季温暖温长
C.每年春秋季节农业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D.降水多集中在秋季
4.
读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及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开发历史悠久,粮食生产经验丰富 ②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③地形平坦,地广人稀④光热充足,作物单产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小题2】乙地区过去曾是我国重要粮仓,向北方地区输送大量粮食;但近年来,乙地区却从甲地区大量调入粮食,导致乙地区粮食生产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发展速度快,占用耕地多 B. 水旱灾害频发,粮食产越下降
C. 生产技术落后,粮食单产降低 D. 劳动力缺乏,耕地大量荒废
5.
读我国某区域(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业务员小张到图中区采购当地产品,采购单上不可能出现的是
A.柑橘B.竹笋C.甘蔗D.苹果
【小题2】该地区的主要地形有
A.高原、平原、山地B.高原、山地
C.平原、丘陵、高原D.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小题3】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点燃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某校地理老师设计了以“春”为关键词的“飞花令”,让学生描述图示区域景观。下列诗句不符合该区域景观的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
读“黄土高原地表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小明常常能听到悠扬高亢、粗犷奔放的信天游,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
A.支离破碎,沟壑纵横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冰川广布,雪峰连绵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
【小题2】导致目前黄土高原上述地貌特征的自然原因是
A.毁林开荒B.修筑梯田
C.地表光秃、土质疏松、降水集中D.多寒潮和台风
7.
读“北京市地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首都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②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故宫、天坛、野柳地质公园、颐和园等③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④我国最大的城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小题2】北京在城市建设中,保留了众多的四合院和胡同,其主要原因是
A.它们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B.它们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C.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问题D.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8.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明去台湾旅游回来后给大家介绍了台湾之最,其中有一处错误是
A.最高峰——玉山B.最大湖泊——日月潭
C.最著名树种——白桦D.最大贸易伙伴——祖国大陆
【小题2】下列四种别称中与台湾不符的是
A.海上米仓B.甜菜故乡C.水果之乡D.兰花之乡

2.解答题(共4题)

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幅景观图所对应的图中区域字母:甲    ,乙    
(2)参照方框中上海的内容,完成对北京的相关描述。
(3)B、C两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A、B两地区分界线主导因素是    
(4)结合丙图,比较成都与上海冬季气温的差异,并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从气候、交通、水能等方面分析地势的影响。
10.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 个省级行政区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读长江经济带略图(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简要分析其成为“龙头”的位置优势。
(2)江西省、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基地,据图说明该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西电东送是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3)结合图乙“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说明长江上游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
(4)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意义。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5)结合图丙“都江堰灌区图”,简要说明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生产的作用。
11.
读“我国南方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我国的    工业基地,此基地的上海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其铁矿石是通过    运输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的,此运输方式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2)如果从上海坐火车去香港,沿途经过的铁路线依次是① 线,浙赣线、②   线。
(3)据气象部门统计,B岛东侧降水量明显多于西侧,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4)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两者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试列举香港的优势(任写两条)。
12.
读西北地区和东北三省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植被景观呈现    --荒漠草原-- 的变化。
(2)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比较两地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完成下列。

位于甘肃省境内的“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沉寂了数百年后,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结合甘肃省降水量分布图,回答(3)、(4)题。
(3)“河西走廊”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是
(4)将下列代表地理事物的数字代码填入相应空格,完成结构示意图。
①夏季冰川融水  ②形成季节性河流  ③地处西北内陆

(5)甲地区   资源丰富,该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对本地区发展的好处是   (任写一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