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0题)
A.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 |
B.四川发生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 |
C.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 |
D.南海内发现大量的珊瑚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
A |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C |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 Br﹣还原性强于Cl﹣ |
D |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已知:反应I:2CO(g)+SO2(g)⇌2CO2(g)+S(l)△H1
反应Ⅱ:2CO2(g)⇌2CO(g)+O2(g)△H2=+566.0kJ•mol﹣1
反应Ⅲ:S(l)+O2(g)⇌SO2(g)△H3=﹣296.0kJ•mol﹣1
则△H1={#blank#}1{#/blank#}.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称取2.0gNaOH固体 |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
B | 制备Fe(OH)3胶体 | 向氯化铁饱和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NaOH溶液,加热煮沸至液体变为红褐色 |
C | 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 | 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析出硅酸胶体 |
D | 萃取碘水中的碘 |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酒精,振荡,静置分层后,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2.解答题- (共4题)

(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1___________洲2___________洲3___________洲4___________洲
5___________洲6___________洲7___________洲
(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
A _________ 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D __________,1洲和2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

(1)在甲、乙两副图中,准确反映A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图,反映B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 图。
(2)A、B两地降水差异很大,其原因是安第斯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起了____ 作用。
(3)A、B两地最高气温都出现在一月,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纬度位置 D、洋流
(4)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


(1) 在我国 _______地区有A图所示的_______气候。
(2) B图所示的 _______气候最大面积地分布是在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0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