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356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随着争取普选权活动的高潮,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形成发展的特点并加以评价。
2.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邦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逃亡潮”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赛”中将遭到失败。
——摘编自(德)博韦奇、(俄)菲利托夫《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部分)
材料一清朝政权实行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在财政管理制度上,也集权于中央。地方赋税收入,除按额存留俸工等项外,“一丝一粒,无不陆续解送京城”,归户部管理分配。地方如有额外需要,必先请旨,然后方得经领动用。……直到咸丰同治以后,各省征收厘金,情况才有所改变,但那时,清代的整个财政,已混乱不堪了。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03—1910 年)中央“一部三处”(度支部、税务处、清理财政处、督办盐政处)的设立和职责的明确,使人事权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地方上,如对直隶原来练饷局、筹款局、印花税局、赈抚局、水利局、海防支应局等庞杂紊乱的财政机构归并裁撤。……各库款项,统存于直隶省银行,各衙门局所应领之款,先由财政处核准,发给支票,向银行领取。……因得不到督抚的支持,许多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伍振华《略论晚清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及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6分)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朝大军出征,驱逐匈奴,西域重新开始恢复与汉朝的交通。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驻守在龟兹。西域50多个国家在这期间先后与汉朝恢复了关系。汉朝人从传闻中得知大秦是西方大海那边的一个大国,出产许多珍奇的东西,“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綵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艄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之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带三岁粮。”英闻之乃止。
材料二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指中印半岛海外)献象牙、犀角,始乃一通焉。
——摘编整理自《后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英出使大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英出使大秦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5.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会有所差异或者相去甚远。
材料一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既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中国近代史》1938年蒋廷黼著
材料二曾国藩所“领导的一群人,丝毫没有民族思想。他甘心做满州皇族的忠实奴隶,屠杀汉人”,“是被清廷付与大权的第一人,因为他以血腥的手腕暂时扑灭了汉族人民的大反抗,暂时拯救了清朝的大危机”,“曾国藩从此不但与满清皇帝更亲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与外国侵略者也结合在一起,实行所谓安内攘外,终于将太平天国的革命火焰淹没在几千万人民的血泊之中。曾国藩的这个事业,使他成为百年来一切出卖民族的汉奸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的开山祖”。
——《汉奸侩子手曾国藩的一生》1943年马列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范文澜
提取两则材料中的观点并分别予以说明。(要求:提取观点要准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5题)

6.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有利于司法的公平公正B.保护民主制下的公民的权益
C.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侧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的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黑龙江省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军黑龙江省副司令马占山,领导了著名的江桥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遭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抵抗,受到沉重打击,由此可见
A.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B.东北军民英勇抗击了日本的侵略
C.共产党推动东北地区抗战D.东北抗联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
8.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9.
1981年,苏联为纪念加加林进行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20周年发行1卢布纪念币,而在此前12年,美国成功实现‘阿波罗”登月。材料反映出
A.美苏冷战客观上促进了科技进步B.苏联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
C.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巨大科技成就D.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10.
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B.工业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的有效推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