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内蒙古包头一中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352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25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且屡有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这里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发生在1789~1848年间的这种伟大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大胜利;不仅仅是“现代经济”的胜利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且是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域(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从那以后,这一变革波及了整个世界。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13—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1913年
1928年
1932年①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炭
6
6
4
3
4
3

5
5
5
4
3
2
 
注: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成规模比较。
——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
材料四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材料一认为“‘双元革命’不仅仅是‘现代经济’的胜利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且是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域(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2)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6分)
(3)分析上表,指出1928年后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的排名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  “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各自成效如何?(7分)
2.
(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摘编自徐惟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称新学制,因为该年是壬戌年,又称“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壬戌学制”的进步性。(不得摘抄原文)(5分)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旱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5题)

4.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的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开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持久抗战准备
5.
“我考虑我自己”是法国思想家蒙田(1533~1592)说过的一句名言。它之所以能在欧洲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它
A.是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表现B.体现了自我意识和极端个人主义
C.表现了对意志和个性的向往 D.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6.
鲁迅在《坟·灯下漫笔》中说:“它让中国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马克思也称它“使人不成其为人”。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世袭分封B.军功授爵C.封建礼教D.君主专制
7.
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材料表明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是因为他们认为此举有利于 ①调和民族矛盾,稳定局势 ②实现民主共和 ③早日推翻清朝,结束帝制 ④避免外国干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4.选择题(共8题)

9.小雨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水中物体匀速提升到空气中,物体在水中时,他用的拉力F1为100N;物体在空气中时,他用的拉力F2为200N.物体在空气中匀速上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取g=10N/kg)求:

10.小雨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水中物体匀速提升到空气中,物体在水中时,他用的拉力F1为100N;物体在空气中时,他用的拉力F2为200N.物体在空气中匀速上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取g=10N/kg)求:

11.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12.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13.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14.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α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点P(﹣2t,t)(t≠0)是角α终边上的一点,则 {#mathml#}tan(α+π4){#/mathml#} 的值为(   )
16.

醉驾害己、害人、害社会.请你根据反射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