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巳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放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各国的书籍,突出的有林则徐的《四洲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魏源的《海国图志》等,如《瀛寰志略》系统地介绍了地球形状和近80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并指出世界不是以中国为主,至多是“亚细亚以中国为主”。
19世纪60年代以后,部分精英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开始承认中国“艺”或“器”不如人,提出要“师夷长技”,例如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指出中国有“四不如夷”: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呼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诸国富强之术”。
甲午战败,以“华夏文化中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虚骄意识与狭隘的世界方城观在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面前被击得粉碎,引起了国人的反思。华夏文明不但不是“天下”最优越的,甚至在东亚地区也不是最好的。不但“技”不如人,部分精英知识分子也认识到“政”或“道”亦不如人。随着思想启蒙的深入,对中国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原因的检讨与思考也逐渐深入,到“五四”时期呼吁“打倒孔家店”,声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至此,“华夏文化中心”现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任保秋《近代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崩溃与新“世界”观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说明传统天下观崩溃的历程,并概括导致传统天下观崩溃的因素。
材料一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巳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放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各国的书籍,突出的有林则徐的《四洲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魏源的《海国图志》等,如《瀛寰志略》系统地介绍了地球形状和近80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并指出世界不是以中国为主,至多是“亚细亚以中国为主”。
19世纪60年代以后,部分精英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开始承认中国“艺”或“器”不如人,提出要“师夷长技”,例如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指出中国有“四不如夷”: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呼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诸国富强之术”。
甲午战败,以“华夏文化中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虚骄意识与狭隘的世界方城观在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面前被击得粉碎,引起了国人的反思。华夏文明不但不是“天下”最优越的,甚至在东亚地区也不是最好的。不但“技”不如人,部分精英知识分子也认识到“政”或“道”亦不如人。随着思想启蒙的深入,对中国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原因的检讨与思考也逐渐深入,到“五四”时期呼吁“打倒孔家店”,声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至此,“华夏文化中心”现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任保秋《近代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崩溃与新“世界”观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说明传统天下观崩溃的历程,并概括导致传统天下观崩溃的因素。
2.单选题- (共19题)
2.
(2018年晋豫省际高三大联考)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拥有立法权,陪审法庭也拥有立法权,但是,未经五百人议事会事先以书面形式公布的任何法案在公民大会不能通过。这说明
A.五百人议事会并不拥有立法权 |
B.雅典民主机构权力交叉,存在制约 |
C.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 |
D.雅典立法权完全掌握在公民大会手中 |
3.
到1875年,法国的政治体系主要轮廓经确定,政府不再依赖对王朝的忠诚,而是依赖公民对政治的参与。这主要因为
A.法兰西第二帝国已经覆灭 |
B.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产生 |
C.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
D.187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
4.
(题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注意到美国“邦长”“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公议决定。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据此可知
A.洪仁玕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
B.其主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
C.洪仁玕接受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
D.洪仁玕对外国了解有限,其主张不切实际 |
5.
“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方针指导了
A.北伐战争 |
B.秋收起义 |
C.井冈山斗争 |
D.解放战争 |
6.
1942年1月1日,由美国倡议,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形成。《宣言》由美、英、苏、中4国领衔,其余22国则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上述事件可以用来证明
A.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
B.抗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
C.中国开始参与反法两斯的正义事业 |
D.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占据支配地位 |
7.
(题文)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反对十月革命。他认为“如果一国的资本主义尚未达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那么号召城乡工人和最贫苦的农民推翻资本主义就是荒谬的”。他强调,俄国作为资本主义发育滞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这个社会还没有磨出烤制社会主义面包的面粉。该观点
A.意在说明俄国的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 |
B.没有全面分析俄国国情与历史复杂性 |
C.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性 |
D.说明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
9.
人口迁從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改变,对下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3世纪时南北方人口变化表
3世纪时南北方人口变化表
地区 | 迁徒前(万人) | 迁徙后(万人) | |
北方 | 关中 | 240 | 50 |
南方 | 扬州 | 320 | 430 |
荆州 | 350 | 620 |
A.关中人口大量迁出,导致了经济水平远远蒂后于南方 |
B.扬州人口大量迁入,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 |
C.荆州人口大量迁入,说明长江中游社会经济环境良好 |
D.北方人口迁入南方,表明南方城市化水平更高 |
10.
《论语·季氏》记载:“孔子曰:丘也闻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出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的基本。下列措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租佃制 |
B.均田制 |
C.郡县制 |
D.察举制 |
11.
佛戈尔在诗中写道。“在工厂及建筑工地汇集。唱着火车赞美诗,歌颂那不受拘制而制造一切奇迹的电的神圣意志。“该诗歌所描绘的时代出现了
A.新航路的开辟 |
B.蒸汽机的发明 |
C.1787年宪法的颁布 |
D.量子论的诞生 |
12.
下表是近代中国开设厂矿数量统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 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数 |
1903-1908年 | 21.1家 |
1913-1915年 | 41.3家 |
1916--1919年 | 124.6家 |
A.官僚资本的膨胀 |
B.民族工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
C.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 |
D.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
13.
1978年12月中粮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达成协议,在华设厂装罐并销售可口可乐。原本计划在上海设厂,但上海出现了“卖国主义、打击民族工业”等声音,不得不改在北京烤鸭厂的厂房里。上述案例表明
A.引进外资是对民族工业的严重阻碍 |
B.旧的政治路线化依然阻碍着社会进步 |
C.改革开放需要思想解放观念开放 |
D.社会生活巨变推动了经济文化发展 |
14.
文德尔班所写的《哲学史教程》中讲道:“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同命令从何而来是否正当。在_____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利究竟基于什么。”横线处的内容应是
A.智者学派 |
B.泰勒斯 |
C.苏格拉底 |
D.《十二铜表法》 |
15.
一篇文章评价欧洲某一转型时期“是各个阶级在不抛弃基督教宗教情感的前提下寻找自己理想社会模式的时代”。符合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A.文艺复兴中的艺术作品多以宗教为题材表达人文主义 |
B.宗教改革中改革者们纷纷支持先定论以发展资本主义 |
C.启蒙运动中科学家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以宣传理性主义 |
D.资产阶级革命中人们抨击君权神授理论宣传民主共和 |
16.
19世纪末意大利诗人马利内蒂提出未来主义,提倡无政府主义,提倡杀生和破坏,叫嚷要烧掉一切图书馆和博物馆,扫荡从古罗马以来的一切文化遗产,以绝对而彻底的方式否定过去。在宣言中写道“烧毁博物馆,抽干威尼斯运河”,我们宣布,世界的光辉正因一种新的美而增强,那就是速度之美。“该主义产生的背最是
A.工人运动有助于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 |
B.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在欧洲普遍建立 |
C.工业革命后工业所展现的速度与能量 |
D.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促进人类思想解放 |
17.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家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是建制之“王”。其主要用意在于
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
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师 |
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 |
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 |
18.
《中国人的奋斗》一书介绍:“令孙中山沮丧的是,他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这表明
A.当时中国思想革命落后于政治革命 |
B.推翻清朝是当时革命的最重要任务 |
C.辛亥革命的失败,导致了军阀割据 |
D.孙中山倡导的革命脱离了中国国情 |
19.
五四时期高喊“打倒孔家店”的吴虞,对李贽(号卓吾)推崇备至,写了洋洋万言的《明李卓吾别传》,并且盛赞明末思想解放,异端横行,是一种新的气象,“守旧开新,各成其学”。这反映了
A.社会转型趋势中呼唤思想自由 |
B.五四运动采取了托古改制的方法 |
C.李贽和吴虞对孔子都持否定态度 |
D.吴虞继承了李贽思想,发展了儒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