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0题)
1.
下图是北京天气预报软件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一周内的天气状况是( )
【小题2】图示时期,北京可能在举办( )
【小题3】造成雾霾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 大气静稳无风 ② 汽车尾气排放 ③ 燃煤污染 ④ 工业废气排放

【小题1】图示一周内的天气状况是( )
A.周三有雾霾![]() | B.周四雨夹雪![]() | C.周五的气温日较差最大![]() | D.周五后降温,北风渐强 |
A.玉渊潭冰雪节 | B.北海端午游园会![]() | C.香山红叶节![]() | D.大兴西瓜节 |
① 大气静稳无风 ② 汽车尾气排放 ③ 燃煤污染 ④ 工业废气排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图中的
【小题2】图中各族同胞的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小题1】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图中的
A.①——内蒙古自治区 | B.②——云南省 |
C.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D.④——吉林省 |
A.①——我们住竹楼,过泼水节 | B.②——我们在草原赛马、摔跤 |
C.③——我们在高原河谷放牧牦牛 | D.④——我们与汉族交错杂居 |
3.
下图为“中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均耕地变化折线图”。读图和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显示我国
【小题2】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二孩”政策能够

【小题1】图中显示我国
A.人口数量在2000年后增长最快 |
B.人均耕地六十多年来持续减少 |
C.人口总量已下降,说明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效 |
D.人均耕地有所回升,体现了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 |
A.迅速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 B.有效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
C.解决未来资源不足问题 | D.缓解未来劳动力不足问题 |
4.
下图为“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是我国地势阶梯的界线山脉,其名称和位置是
【小题2】某同学暑假时在青藏地区旅游,最有可能感到的不适是
【小题3】关于我国地势所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阻碍了夏季风从北向南吹送 ②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陆地深入
③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④阶梯内部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小题1】图中①是我国地势阶梯的界线山脉,其名称和位置是
A.横断山脉,一、二级阶梯之间 | B.大兴安岭,二、三级阶梯之间 |
C.巫山,二、三级阶梯之间 | D.雪峰山,一、二级阶梯之间 |
A.日照强,气温高——中暑 | B.阴雨连绵——感冒 |
C.海拔高,缺氧——呼吸困难 | D.风沙大——行走困难 |
①阻碍了夏季风从北向南吹送 ②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陆地深入
③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④阶梯内部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5.
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和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连接的四大流域是
A. 长江、黄河、淮河、金沙江 B. 长江、黄河、海河、辽河
C. 长江、珠江、黄河、塔里木河 D.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小题2】至2017年6月,“南水”日均入京达370万米3。“南水”进京的影响是
A. 改变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 降低了城区的地下水位
C. 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现状 D. 大幅降低了居民用水价格

【小题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连接的四大流域是
A. 长江、黄河、淮河、金沙江 B. 长江、黄河、海河、辽河
C. 长江、珠江、黄河、塔里木河 D.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小题2】至2017年6月,“南水”日均入京达370万米3。“南水”进京的影响是
A. 改变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 降低了城区的地下水位
C. 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现状 D. 大幅降低了居民用水价格
6.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的四个区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分区与我国地理四大区域基本相符,分别为
【小题2】关于各区域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3】有人认为在此分区基础上还应补充一个“蓝色中国”,所指的是我国的

【小题1】图中分区与我国地理四大区域基本相符,分别为
A.“银色中国”——北方地区 |
B.“金色中国”——青藏地区 |
C.“黄色中国”——西北地区 |
D.“绿色中国”——南方地区 |
A.“黄色中国”——黄土深厚肥沃的东北平原 |
B.“金色中国”——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和盆地 |
C.“绿色中国”——光热充足,作物一年一熟 |
D.“银色中国”——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 |
A.领土 | B.领陆 | C.领海 | D.领空 |
7.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二者都
【小题2】上海和香港同为世界著名港口和国际化大都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二者都
A.地处低纬,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 B.矿产资源丰富,能源较充足 |
C.农业发达,盛产春小麦、大豆 | D.通江达海,交通条件便利 |
A.上海是世界自由贸易港 | B.香港的轻、重工业均发达 |
C.上海是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中心,也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 | D.香港回归后,依托内地资源和市场,经贸合作更加紧密 |
8.
【小题2】“地坑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营造思想,其建筑特点是
①因地制宜,造价低廉 ②窑洞冬暖夏凉
③窑顶平坦,便于晾晒稻米 ④院内不需要排水、储水设施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窑",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B.千沟万壑,土层深厚、直立性强 |
C.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 |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①因地制宜,造价低廉 ②窑洞冬暖夏凉
③窑顶平坦,便于晾晒稻米 ④院内不需要排水、储水设施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9.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所示的主体区域位于我国
【小题2】下列诗句描写到上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题3】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3中某地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如图所示,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小题1】上图所示的主体区域位于我国
A.地势第一级阶梯 | B.地势第三级阶梯 |
C.华北平原 | D.黄土高原 |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①→② | B.③→④ | C.⑤→④ | D.④→① |
10.
资料:2017年11月22日,在台湾云林县发生5.2级地震。据历史统计,震中100千米范围内发生5.0级-7.3级地震已达213次。
读资料和 “台湾省农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台湾被誉为“东方甜岛”、“海上米仓”,影响其农产品种类的首要因素是( )
【小题2】喜爱自驾游的旅游者在台湾多会选择环岛路线,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3】图示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 )
读资料和 “台湾省农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台湾被誉为“东方甜岛”、“海上米仓”,影响其农产品种类的首要因素是( )
A.气候 | B.地形 | C.土壤 | D.交通 |
A.海陆位置 | B.纬度位置 | C.地形分布 | D.与大陆的相对位置 |
A.亚洲和太平洋的交界 | B.喜马拉雅-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
C.东海和太平洋交汇处 |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 |
2.解答题- (共4题)
11.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下图是某年10月“我国各地当前季节及常年入冬时间分布图”,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我国各地常年入冬时间分布大致呈从________向________延迟的规律,体现出我国冬季气温________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位置。
(2)哈尔滨和西宁入冬时间相近,原因是哈尔滨________高,西宁________高。
(3)资料:2017年10月30日,近千名游客从哈尔滨登上开往海南省三亚市的我国首趟“越冬专列”高铁。不同于乘坐飞机,“越冬专列”主推长达8天的“慢旅行”,采用“大窗车体”,让乘客一边体验季节变换,一边沿途欣赏“窗外”大美风光。
根据资料,将“越冬专列”沿途从北向南可能观赏到的景观图片序号与相应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序号编组,填入表,并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

(4)说出乘客选择“越冬专列”高铁交通方式的原因(至少答出三项)。

(1)读图,我国各地常年入冬时间分布大致呈从________向________延迟的规律,体现出我国冬季气温________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位置。
(2)哈尔滨和西宁入冬时间相近,原因是哈尔滨________高,西宁________高。
(3)资料:2017年10月30日,近千名游客从哈尔滨登上开往海南省三亚市的我国首趟“越冬专列”高铁。不同于乘坐飞机,“越冬专列”主推长达8天的“慢旅行”,采用“大窗车体”,让乘客一边体验季节变换,一边沿途欣赏“窗外”大美风光。
根据资料,将“越冬专列”沿途从北向南可能观赏到的景观图片序号与相应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序号编组,填入表,并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

从北到南的景观(字母)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相应气候类型(序号)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4)说出乘客选择“越冬专列”高铁交通方式的原因(至少答出三项)。
12.
“千年难见黄河清”,但黄河真的变清了!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黄河流域每年都会生产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在入海口处沉积,平均每年填海造陆31.3平方千米。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一方面塑造了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使黄河沿途土壤、动植物等形成了一套与泥沙相适应的生态系统;一方面也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地上悬河”,决口泛滥隐患巨大。另外,高含沙量也一直影响着黄河流域人类生产、生活用水质量。
资料2:据2017年11月的媒体报道称:黄河变清已成为现实。调查人员从呼和浩特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一路下来,发现1200多千米的黄河中游,近期已变成了一河的清水;直到河南开封,黄河才呈浅黄色。
(1)黄河________游出现“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中游地区________问题严重。近20年来,我国致力于在________(地形区)采取________措施,成效显著。
(2)专家指出,近期黄河变清,是生态治理、气候变化、水利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条件可能是上游降水________(增加/减少) ,导致河流水量________(增加/减少),使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减弱。由于黄河变清,注入________海的泥沙量也随之减少。
(3)目前人们对于黄河变清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争论。你认为黄河变清的影响是利是弊?请简单说明理由________。

资料1:黄河流域每年都会生产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在入海口处沉积,平均每年填海造陆31.3平方千米。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一方面塑造了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使黄河沿途土壤、动植物等形成了一套与泥沙相适应的生态系统;一方面也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地上悬河”,决口泛滥隐患巨大。另外,高含沙量也一直影响着黄河流域人类生产、生活用水质量。
资料2:据2017年11月的媒体报道称:黄河变清已成为现实。调查人员从呼和浩特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一路下来,发现1200多千米的黄河中游,近期已变成了一河的清水;直到河南开封,黄河才呈浅黄色。
(1)黄河________游出现“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中游地区________问题严重。近20年来,我国致力于在________(地形区)采取________措施,成效显著。
(2)专家指出,近期黄河变清,是生态治理、气候变化、水利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条件可能是上游降水________(增加/减少) ,导致河流水量________(增加/减少),使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减弱。由于黄河变清,注入________海的泥沙量也随之减少。
(3)目前人们对于黄河变清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争论。你认为黄河变清的影响是利是弊?请简单说明理由________。
13.
暑期时,某旅行社推出了从锡林郭勒经河西走廊到吐鲁番盆地的旅游线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条旅游线路全部穿行在________(区域),所经之地的年降水量基本都在________毫米以下,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
(2)第一站是被誉为“黄金奶源基地”的锡林郭勒,在这里,游客看到许多散养的奶牛。游客们担心,如果这里的奶牛数量持续增加,有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选择填空)
(3)在河西走廊,游客看到一片片绿洲。读图,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 ,城市和铁路多沿________分布。
(4)游客到达吐鲁番盆地后,看到如图的景观,一直通到葡萄园,这就是著名的灌溉引水工程——________,这种引水方法可以大大减少________,从而保护地下水。

(5)从锡林郭勒到吐鲁番,途经之地都属于________ (气候类型),游客们一路走来看到的自然植被依次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原因是年降水量从东向西越来越_____。本地理区域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在有水源的河流沿岸、山麓绿洲还发展了________农业。


(1)这条旅游线路全部穿行在________(区域),所经之地的年降水量基本都在________毫米以下,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
(2)第一站是被誉为“黄金奶源基地”的锡林郭勒,在这里,游客看到许多散养的奶牛。游客们担心,如果这里的奶牛数量持续增加,有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选择填空)
A. 水土流失 ![]() | B. 酸雨严重 | C. 草场退化 ![]() | D. 人口减少 |
(4)游客到达吐鲁番盆地后,看到如图的景观,一直通到葡萄园,这就是著名的灌溉引水工程——________,这种引水方法可以大大减少________,从而保护地下水。

(5)从锡林郭勒到吐鲁番,途经之地都属于________ (气候类型),游客们一路走来看到的自然植被依次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原因是年降水量从东向西越来越_____。本地理区域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在有水源的河流沿岸、山麓绿洲还发展了________农业。

14.
(题文)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天舟一号”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段(填字母);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一年中,北京白昼最长的一天是________(填节气)。北京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________运动相关。
(2)下图是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的分布图。四大发射场所在的省区简称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读图,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经纬度位置大致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1)读图,“天舟一号”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段(填字母);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一年中,北京白昼最长的一天是________(填节气)。北京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________运动相关。
(2)下图是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的分布图。四大发射场所在的省区简称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读图,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经纬度位置大致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 酒泉(40°N,100°E) | B. 太原(39°S,100°E) |
C. 西昌(28°N,111°W) | D. 文昌(19°N,110°E)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