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0题)
3.
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
8.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小题2】(小题2)演变至4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的问题有: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
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 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小题1】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①③④② | D.④③②① |
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 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a. b、c | B.d、e、f | C.a、b、d | D.a、b、f |
19.
地处江西婺源的篁岭村,梯田环绕,村民房屋全部建在一个陡坡上.因为村中很少有平地,每家房屋的楼上都有木头晒栏,搁上晒盘用来晒农作物(如图),这个现象被称为“篁岭晒秋”,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阴雨连绵![]() | B.地形崎岖![]() | C.河网密布![]() | D.动植物资源丰富 |
20.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根据这首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歌曲,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地黄土广布,利于开挖窑洞 |
B.当地气候干燥,年温差大,窑洞内冬暖夏凉,空气湿润 |
C.黄土的垂直解理发育,使得窑洞不易坍塌 |
D.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十分丰富,有利于开挖窑洞 |
2.填空题- (共3题)
3.解答题- (共4题)
24.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乙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________。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________(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


(1)甲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乙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________。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________(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
25.
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为________聚落,图乙所示为________聚落
(2)据图丙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______)
A. 都是山地 B. 都是河流的冲积平原 C. 都是高原 D. 都是盆地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
A. A地 B. B地 C. C地 D. 都不能
(4)促使其形成城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平坦④河流交汇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图甲所示为________聚落,图乙所示为________聚落
(2)据图丙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______)
A. 都是山地 B. 都是河流的冲积平原 C. 都是高原 D. 都是盆地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
A. A地 B. B地 C. C地 D. 都不能
(4)促使其形成城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平坦④河流交汇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6.
读下面的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聚落,B为________聚落。
(2)观察图中景观,填写下表: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________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________等工作。

(1)A为________聚落,B为________聚落。
(2)观察图中景观,填写下表: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________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________等工作。
27.
读我国“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在我国的起点城市是________
(2)沿“丝绸之路经济带”自东向西直至欧洲西部,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先逐渐减少,再逐渐增加,形成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A________ 洋,最终到达C欧洲.
(4)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地形________, 气候________
(5)读A图,***赴土耳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时,北京的天气状况________

(1)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在我国的起点城市是________
(2)沿“丝绸之路经济带”自东向西直至欧洲西部,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先逐渐减少,再逐渐增加,形成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因素 | D.人为因素 |
(4)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地形________, 气候________
(5)读A图,***赴土耳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时,北京的天气状况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