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期间,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无法满足西方***衙门改为“外务部”。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的原因。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期间,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无法满足西方***衙门改为“外务部”。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4年4月,清廷急召刘铭传进京,授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了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上任后大力开展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台湾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
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蔗糖和茶叶是台湾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
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 日病逝。
——据《台湾巡抚刘铭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历史意义。
材料 1884年4月,清廷急召刘铭传进京,授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了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上任后大力开展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台湾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
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蔗糖和茶叶是台湾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
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 日病逝。
——据《台湾巡抚刘铭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历史意义。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
3.单选题- (共23题)
4.
(题文)阿里斯托芬在喜剧《公民大会妇女》中虚构了一个故事:雅典的妇女们偷偷穿上了丈夫的服装,戴上假胡须,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投票通过法律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中驱逐出去。这主要反映了当时雅典
A.民主政治促进了戏剧艺术繁荣 |
B.民主氛围浓厚公民意志自由 |
C.男女地位不平等妇女无权参政 |
D.直接民主政治下的权力滥用 |
5.
著名学者陈恒认为:不同于希腊人的是,罗马人可以把公民权逐步地给予其他拉丁城市,给予整个意大利,以至于整个帝国,但希腊人做不到这点。希腊人在城邦管理上是“排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雅典民主易于导致集体暴政 |
B.雅典民主制存在固有的弊端 |
C.古罗马更注重维护公民权益 |
D.古罗马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
6.
1782年秋,英国福克斯-诺斯联合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随时需要得到国王信任 |
B.反对派议员可直接要求内阁垮台 |
C.责任内阁制获得进一步发展 |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力量增强 |
7.
《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下列最能体现出德国保守主义的是
A.由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
B.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
C.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
D.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
8.
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这表明代表们希望
A.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 |
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
C.建立分权制衡的中央政府 |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
9.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中国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种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胜利后 |
D.解放战争胜利后 |
10.
甲午战后至有清之末,清政府多次举借外债,所欠外债如下。据此可知

注:以上各项借款,约占赔款额三分之二。

注:以上各项借款,约占赔款额三分之二。
A.庚子赔款全都先由西方列强垫付 |
B.列强借此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
C.清政府被迫最终将外债悉数偿还 |
D.其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
11.
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千万别上鬼子当》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
A.宣传统一战线政策分化瓦解敌人 |
B.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
C.从根本上扭转了东北抗战的形势 |
D.最终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
12.
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
B.“一国两制”政策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
C.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 |
D.“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
13.
1949年11月,***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
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
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
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 |
14.
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比较两图能够得出的认识是


A.可以多角度反映马歇尔计划的历史影响 |
B.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
C.马歇尔计划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
D.出于各自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 |
15.
1991年4月日本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又提出“争取在五年内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主要目的是
A.主导日美同盟 |
B.大力宣传军国主义 |
C.开拓海外市场 |
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16.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这体现出
A.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的思想观念 |
B.生产方式对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大 |
C.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
D.中国农耕经济长期处于落后地位 |
17.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清除侨寇残余势力 |
B.开放海禁政策 |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
D.采取富民政策 |
18.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称:“闽沪津各机器局逼近海口,原因取材外洋就便起见,设有警变,先须重兵守护,实非稳著。嗣后各省筹添制造机器,必须设局于腹地通水之处,海口若有战事,后路自制储备,可源源运济也。”这说明李鸿章
A.关注到国防工业的安全问题 |
B.贯彻自强方针,抵御西方侵略 |
C.力主洋务军工企业全部内迁 |
D.创办新式海军,关注海洋安全 |
19.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20.
新文化运动期间,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 |
B.胡适思想方面守旧落后 |
C.新旧文化存在互补调和 |
D.新文化运动科学理性的一面 |
21.
下表所展示的是关于中国造纸术起源的阐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 出处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和……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范晔《后汉书·蔡伦传》(约432~455年) |
“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 | 张怀瓘《书断》(约727年) |
“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 陈櫃《负暄野录》(约1210年) |
“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 | 史绳祖《学斋占毕》(约1255年) |
A.造纸术在东汉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
B.纸张在汉代已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
C.纸的出现推动中国文明快速发展 |
D.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术源远流长 |
22.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据此可知
A.中国的科学技术依然处于世界前列 |
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
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
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
23.
中国古代严禁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
B.天文知识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 |
C.观测天象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 |
D.造成了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
24.
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
C.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
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
25.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
C.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
D.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