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章第3课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测试)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228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瀚海》
材料二(雍正帝)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摘编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瀚海》一诗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康熙帝在此历史事件中亲自指挥的战役,并分析该历史事件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雍正帝“改土归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边疆政策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2.单选题(共19题)

2.
康熙帝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步伐
D.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
下列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施琅收复台湾战争
C.乌兰布通战役
D.昭莫多战役
4.
下图是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
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5.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表述,能反映古代政治家重视发展民族关系的是
A.秦王嬴政招揽各国贤士
B.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方针
C.王安石变法施行保马法
D.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6.
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脍炙人口,流传极广。歌中以康熙帝的口吻唱道:“……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假如康熙帝的统治再延续下去,那么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发展趋势最有可能是
A.继续保持世界强国地位
B.多民族国家分裂、解体
C.迅速实现工业化
D.难以避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命运
7.
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8.
清军进入台湾后,有人主张“宜迁其人,弃其地”,而康熙认为台湾是“东南数省之屏蔽”。这说明康熙已经认识到台湾
A.对于巩固国家海防的重要性
B.对于东南数省发展的重要性
C.作为祖国宝岛开发的重要性
D.对于人口疏散与迁移的重要性
9.
康熙帝特别尊重喇嘛教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是( )
A.加强了汉族与蒙、藏两族的政治联系
B.加快了蒙、藏两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缓和了满、汉和蒙、藏的民族矛盾
D.有利于中央对蒙、藏地区的统治
10.
清朝康熙帝开创了“康乾盛世”。下列史实中,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有
①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
②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出现
③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④亲自指挥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二三千万,乾隆五十九年激增553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4亿,导致人口激增的直接原因是
A.清朝管辖区域扩大
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
C.地丁银制度的推行
D.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12.
(题文)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措施有:
①从郑氏家族收复台湾;
②平定三藩之乱;
③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
④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⑤册封班禅等活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13.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三藩之乱
B.清军进入台湾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收复雅克萨之战
14.
(题文)有人认为康熙帝作出的伟大贡献有:第一、削平三藩,巩固西北;第二、统一台湾,设省置县;第三、抵御外侵,屈辱缔约;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第五、兴文重教,开科取士。这一评价
A.夸大其词
B.史实不清
C.实事求是
D.中肯全面
15.
湖南巡抚于养志父亲去世,按律当在家守制,但他请求在任守制,并获得上官的赞成。监察御史陆陇其却上疏朝廷,“在任守制,非所以教孝,易明也。……名教自此而驰,纲常自此而坏”。康熙帝最终接受了他的意见,命于养志回家守制。材料主要说明
A.统治者重视纲常礼教
B.清代监察机制健全
C.清代法治高于人治
D.康熙帝善于接受下属建议
16.
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C.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17.
(题文)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反对分裂割据或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或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战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城濮之战是晋文公为统一各诸侯国进行的进步战争
B.岳飞抗击金军南下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中原人民的大力支持
C.戚继光经过台州九捷,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D.乾隆帝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后,稳固了今天新疆地区
18.
(题文)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真以为、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巨。”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
A.康熙熟读经书B.用儒学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C.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D.先祖遗留的崇尚儒学的传统
19.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岛”是指
A.台湾岛
B.海南岛
C.中国沿海地区
D.朝鲜半岛
20.
青少年时期的玄烨聪明好学,志向远大,下列有关他刻苦奋斗的是
①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严格管教下,认真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②跟随默尔根学习骑马射箭③设讲官为他讲解儒家经典和为君之道④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并编纂一批科学书籍,购置科学仪器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