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瀚海》
材料二(雍正帝)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摘编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瀚海》一诗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康熙帝在此历史事件中亲自指挥的战役,并分析该历史事件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雍正帝“改土归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边疆政策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材料一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瀚海》
材料二(雍正帝)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摘编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瀚海》一诗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康熙帝在此历史事件中亲自指挥的战役,并分析该历史事件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雍正帝“改土归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边疆政策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2.单选题- (共19题)
4.
下图是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
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
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 |
5.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表述,能反映古代政治家重视发展民族关系的是
A.秦王嬴政招揽各国贤士 |
B.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方针 |
C.王安石变法施行保马法 |
D.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
6.
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脍炙人口,流传极广。歌中以康熙帝的口吻唱道:“……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假如康熙帝的统治再延续下去,那么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发展趋势最有可能是
A.继续保持世界强国地位 |
B.多民族国家分裂、解体 |
C.迅速实现工业化 |
D.难以避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命运 |
7.
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
B.雍正帝 |
C.乾隆帝 |
D.道光帝 |
8.
清军进入台湾后,有人主张“宜迁其人,弃其地”,而康熙认为台湾是“东南数省之屏蔽”。这说明康熙已经认识到台湾
A.对于巩固国家海防的重要性 |
B.对于东南数省发展的重要性 |
C.作为祖国宝岛开发的重要性 |
D.对于人口疏散与迁移的重要性 |
9.
康熙帝特别尊重喇嘛教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是( )
A.加强了汉族与蒙、藏两族的政治联系 |
B.加快了蒙、藏两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
C.缓和了满、汉和蒙、藏的民族矛盾 |
D.有利于中央对蒙、藏地区的统治 |
10.
清朝康熙帝开创了“康乾盛世”。下列史实中,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有
①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
②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出现
③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④亲自指挥平定三藩之乱
①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
②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出现
③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④亲自指挥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1.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二三千万,乾隆五十九年激增553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4亿,导致人口激增的直接原因是
A.清朝管辖区域扩大 |
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 |
C.地丁银制度的推行 |
D.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
12.
(题文)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措施有:
①从郑氏家族收复台湾;
②平定三藩之乱;
③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
④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⑤册封班禅等活佛
①从郑氏家族收复台湾;
②平定三藩之乱;
③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
④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⑤册封班禅等活佛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⑤ |
13.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三藩之乱 |
B.清军进入台湾 |
C.平定噶尔丹叛乱 |
D.收复雅克萨之战 |
14.
(题文)有人认为康熙帝作出的伟大贡献有:第一、削平三藩,巩固西北;第二、统一台湾,设省置县;第三、抵御外侵,屈辱缔约;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第五、兴文重教,开科取士。这一评价
A.夸大其词 |
B.史实不清 |
C.实事求是 |
D.中肯全面 |
15.
湖南巡抚于养志父亲去世,按律当在家守制,但他请求在任守制,并获得上官的赞成。监察御史陆陇其却上疏朝廷,“在任守制,非所以教孝,易明也。……名教自此而驰,纲常自此而坏”。康熙帝最终接受了他的意见,命于养志回家守制。材料主要说明
A.统治者重视纲常礼教 |
B.清代监察机制健全 |
C.清代法治高于人治 |
D.康熙帝善于接受下属建议 |
16.
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
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
C.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
17.
(题文)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反对分裂割据或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或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战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城濮之战是晋文公为统一各诸侯国进行的进步战争 |
B.岳飞抗击金军南下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中原人民的大力支持 |
C.戚继光经过台州九捷,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
D.乾隆帝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后,稳固了今天新疆地区 |
18.
(题文)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真以为、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巨。”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
A.康熙熟读经书 | B.用儒学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
C.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 D.先祖遗留的崇尚儒学的传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