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东城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62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阴晦(huì)  汲取 (xí) 恪尽职守(kè)   强聒不舍(guā)
B.滞碍(zhì)  扶掖 (yè) 吹毛求疵(cī)   味同嚼蜡(jiáo)
C.陨落(yǔn)  睿智(ruì)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D.侥幸(jiǎo) 佝偻(gōu) 相形见绌(chù)  恃才放旷(shì)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3.
下边有语病的一句( )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4.

如图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实验时先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

5.

如图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实验时先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

2.文言文阅读(共3题)

6.
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________    ②恐已暮矣__________    ③臣闻之__________    ④善哉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B.如日出之阳C.默而知之D.学而时习之
【小题3】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小题4】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 时、时刻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道理 )
C.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全、都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坚贞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佣者笑而应曰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足下卜之鬼乎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属予作文以记之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小题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8.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小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小题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小题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小题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

4.名著阅读(共1题)

10.
名著阅读
(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是 _______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_____一事。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语言应用
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中三年的阅读,一定让你结识了不少名著中的人物。请从下面备选的人物中选择一个,说明出处(作品名称),并谈谈你对他(她)的评价。
备选人物:范进、杜小康、祥子、保尔.柯察金、阿廖沙
所选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人物相关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人物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准备对九年级的同学的课外阅读目的进行调查,他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首先想到了“休闲消遣”。请你用四字短语帮助她再设计两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①向校长提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同学提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2题)

12.
作文。有多少人,难以忘怀;有多少事,可以重来。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恒久,点亮了我们生命的星空。还记得吗?曾经关爱你的那个人,温暖你的那件事,愉悦你的那道景,感动你的那份情——那眼神、那微笑、那陪伴、那鼓励……都定格在你的心灵深处。
请以“那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文章题目。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13.
温家宝总理曾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曾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请你也说一段话,向全校同学发出多读书的倡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