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1题)
5.
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冬季南北温差不大 |
B.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
D.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外,我国大多数地区夏季普遍高温 |
12.
下列对我国民族政策描述错误的是( )
A.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 B.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
C.国家保护各民族正常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 | D.各民族应该少数服从多数,必须统一使用汉语 |
14.
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判断我国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 B.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最大 |
C.地形类型单一,平原面积广大 | D.地形类型单一,山地面积广大 |
21.
很多山脉不但是地形区的界线,同时也是气候方面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哪条等降水量线通过大兴安岭,成为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
A.1600mm | B.800mm | C.400mm | D.200mm |
26.
有关我国耕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B.水田分布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南的地区 |
C.旱地分布在年降水量200至400毫米之间的地区 |
D.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
2.解答题- (共5题)
32.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内四个省中临海的有(填图序号)____,临______海;纬度最高的是(填图序号)______。
(2)四个省中,有热带分布的是:______、______。(写省名)
(3)从③省经过的河流是______。

(1)图内四个省中临海的有(填图序号)____,临______海;纬度最高的是(填图序号)______。
(2)四个省中,有热带分布的是:______、______。(写省名)
(3)从③省经过的河流是______。
33.
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为影响我国的______(冬、夏)季风。
(2)①为______季风,来自______洋,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②为______季风,来自______洋,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1)图为影响我国的______(冬、夏)季风。
(2)①为______季风,来自______洋,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②为______季风,来自______洋,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34.
读图填空

(1)写出字母代表的山脉名:A______,B______,C______。
(2)图中地形区:高原①是______;盆②地是______;平原③是______。
(3)a表示的河流是____,宜宾以下航运便利,被誉为“____”。b表示的河流是___,注入___海。
(4)我国地势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D______、E______、巫山和雪峰山。

(1)写出字母代表的山脉名:A______,B______,C______。
(2)图中地形区:高原①是______;盆②地是______;平原③是______。
(3)a表示的河流是____,宜宾以下航运便利,被誉为“____”。b表示的河流是___,注入___海。
(4)我国地势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D______、E______、巫山和雪峰山。
35.
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______面积广大。
(2)我国森林资源丰富,A是______山脉,为我国______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B为______林区。
(3)水能是天然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图示水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第二级阶梯和第______级阶梯交界处。
(4)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______,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西电东送”工程有利于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______面积广大。
(2)我国森林资源丰富,A是______山脉,为我国______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B为______林区。
(3)水能是天然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图示水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第二级阶梯和第______级阶梯交界处。
(4)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______,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西电东送”工程有利于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1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