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材料二


图1 1759~1818年英国工人实际工资指数 图2 穷人国与富人国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图1、2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中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分析其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材料二


图1 1759~1818年英国工人实际工资指数 图2 穷人国与富人国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图1、2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中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分析其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论述的要点有哪些?
(3)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
(4)以史为鉴——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材料三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论述的要点有哪些?
(3)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
(4)以史为鉴——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于明代中叶完成地理大发现,开通了中欧直接贸易海路,中国制成品出口和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从英吉利海峡到东非沿岸,从美国切萨皮克海湾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出土文物和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纺织品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手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由于……中国手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方才逐渐削弱以至消失。

材料三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93—191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怎样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习的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于明代中叶完成地理大发现,开通了中欧直接贸易海路,中国制成品出口和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从英吉利海峡到东非沿岸,从美国切萨皮克海湾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出土文物和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纺织品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手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由于……中国手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方才逐渐削弱以至消失。
——《中国制造业的“金牌”成色不足》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 进口 | 出口 | ||||||||
| 机器及大工具 | 原料及建筑用品 | 消费品原料 | 直接消费资料 | 合计 | 农产品 | 矿产品 | 手工制品 | 机器制品 | 合计 |
1893 | 0.6 | 7.8 | 13.0 | 78.6 | 100 | 15.6 | — | 81.8 | 2.6 | 100 |
1910 | 1.5 | 16.1 | 17.0 | 65.4 | 100 | 39.1 | 0.7 | 41.4 | 18.8 | 100 |
1920 | 3.2 | 25.3 | 16.9 | 54.6 | 100 | 36.4 | 3.7 | 39.4 | 20.5 | 100 |
1930 | 3.7 | 23.2 | 17.3 | 55.8 | 100 | 45.1 | 4.6 | 30.6 | 19.7 | 100 |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 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图示中代表中国和英国的分别是那一条?代表中国和英国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93—191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怎样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习的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3)材料四显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二 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航,千舳万艘,交易往还,昧旦永日。——《旧唐书·崔融传》
材料三 ![]() | (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 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 ||
年份 | 洋纱 | 洋布 | |
1867 | 1,450 | 11,671 | |
1877 | 2,841 | 1,959 | |
1887 | 12,590 | 24,457 | |
1892 | 22,059 | 30,554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3)材料四显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较表
——汪敬虞《中国近代化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一战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导致出现这种营业状况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在民国初年发展特别快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民族工业在发展上的特点。
(4)材料五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较表
年产量(万吨) | ≥100 | 10~99 | 1~9 | ≤1 |
外商煤矿 | 100% | 88.5% | 41.5% | 0 |
华商煤矿 | 0 | 11.5% | 58.5% | 100% |
——汪敬虞《中国近代化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
江苏 (含上 海) | 直隶 (含京 津) | 浙 江 | 广 东 | 山 东 | 福 建 | 奉天 (今辽 宁) | 湖 北 | 陕 西 | 黑 龙 江 | 广 西 | 其他 省区 |
135 | 4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3 | 1 | 0 |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一战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导致出现这种营业状况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在民国初年发展特别快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民族工业在发展上的特点。
(4)材料五说明了什么问题?
2.单选题- (共16题)
6.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辩护人员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辩护人员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7.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二条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以下《十二铜表法》中与该条款精神相悖的是
A. 债务人在拘禁期中,如愿意,可自费供养
B. 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C. 若死者无父系近亲,则其身后所遗的业产得由其族人取得
D. 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A. 债务人在拘禁期中,如愿意,可自费供养
B. 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C. 若死者无父系近亲,则其身后所遗的业产得由其族人取得
D. 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8.
甲午战争进行时,恩格斯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主体 |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9.
“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的“今日”最有可能是
A. 《南京条约》签订之际 B.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C. 八国联军侵华之时 D.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A. 《南京条约》签订之际 B.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C. 八国联军侵华之时 D.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10.
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① 质疑美国“一超独霸”地位
②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④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① 质疑美国“一超独霸”地位
②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④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1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
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
12.
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能说明
①出现坊市混杂的现象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①出现坊市混杂的现象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13.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农业的发展趋势是
①农业生产殖民地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②农业生产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现象严重 ④中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上为外国侵略势力所垄断
①农业生产殖民地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②农业生产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现象严重 ④中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上为外国侵略势力所垄断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重要意义有
①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加快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④开辟了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①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加快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④开辟了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④ |
17.
“要之,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王亚南在1948年版《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该结论()
A. 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 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
C. 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态度
D. 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A. 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 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
C. 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态度
D. 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18.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据《张居正集》(第三册卷三十七)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
A.重农抑商 | B.重商抑农 | C.扶持商业 | D.农商并重 |
20.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3.选择题- (共4题)
22.我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天舟一号”不仅为空间站运送物资,还将开展多项重要的科学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