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古之时,诸侯世国,大夫世家,其传系往往累世不绝……自羲轩以讫夏商,是为用士之天下,故禄秩皆延于世,而封建之制行。至周以稼穑开基,而农事始兴焉。降及嬴秦,开阡陌、务耕战,是为用农之天下。汉氏承之,故选举征辟皆起于乡,而封建之制废。”
——王宝田主修《峄县志》
(1)材料一中“封建之制”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材料二 尤民(1885—1916),字超凡,原名保诚,山东峄县台儿庄人。
1905年经丁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积极联络同志,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尤民在台儿庄设立了同盟会的革命机关部,并亲自到驻清江清军第十三协策应兵变,建立了一支5000人的革命队伍,后改编为改称陆军第39混成旅。
1912年,尤民至南京,与黄兴会谈。
1913年,孙中山发起第一次讨袁战争。尤民决定在东昌策动独立,举兵响应。
1916年5月,尤民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统筹直、鲁、晋三省军事。
1916年8月,尤民遭反动军阀张勋逮捕,英勇就义,年仅31岁。
——《台儿庄清真寺尤民烈士简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时期(1894年—1912年)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至少2个),并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材料三 1938年3月16日,日军矶谷师团向滕县城发起猛攻,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率部奋力抗击,激战3日,最后全师殉城,至为壮烈。18日,日军占领滕县城。同日,日军占领枣庄、韩庄。20日,日军占领峄县城。24日,日军开始攻击 □□□ ,守备 □□□ 的步兵三十一师在师长池峰城的率领下,以不可屈服的精神与日军拚刺肉搏,激烈巷战,死守阵地,15天内击退敌人八次进攻,双方伤亡惨重,尸遍街巷。日军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称:“虽为敌人,睹其惨烈之状亦将为之感叹。”4月5日至15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给日军以重创。整个战役从3月14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历时33天,以日军溃败告终。中国投入兵力40万人,阻击日军七、八万人,消灭日军1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这次战役震惊国内外。
——《枣庄市志·大事记1900—1949》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这次战役中国方面的指挥官是谁?这次战役在抗战史中有何重大意义?材料四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建国之初,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召集之前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多由临时推举或各民主党派自行选派产生。
1950年,4月14日,峄县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51年,5月16日,峄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4年,7月 7日,峄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取代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
——《枣庄市志·大事记1950—1985》
(4)依据材料四,试分析在参会代表的产生方式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更能体现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成就。材料一法国引发了世界革命,并赋予其思想……1789~1917年之间的欧洲(或实际上是世界的)政治,主要是赞成或反对1789年原则,或甚至更富煽动性的1793年原则的斗争。法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语汇和问题。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以成(视)为中国的“激进年代”。
——吴丕《进化论与中国激进主义》
材料三 1978年底,在邓的争取下党开始推行广泛的改革,旨在终止“文化大革命”的激进和乌托邦的做法……对***遗留下来并受到苏联影响的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进行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法国的“激进民主”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分别有什么体现?
(2)试以中国20世纪前期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至少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末,“激进主义”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如何逐步摆脱激进主义,变革“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
2.论述题- (共1题)
材料 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甲午战争——引者注)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这样一来,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户自己也制造自己使用的工业品),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的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千百万人将被迫离乡背井,移居国外。他们甚至会移居到欧洲,而且是大批的。而中国人的竞争一旦规模大起来,就会给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迅速地造成极端尖锐的形势,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征服中国的同时也将促进欧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崩溃。
——恩格斯,1894年11月10日
请根据甲午战争之后的史实,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1题)
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
B.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
C.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
D.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
D.新中国时期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己蔚然成风 |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已在中国出现 |
C.清政府对民间设厂的态度已有所改变 |
D.实业教国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
A.经济发展冲击了农本思想 |
B.儒家义利观发生了重大变化 |
C.商人社会地位有明显上升 |
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
B.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
D.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 |
A.支持实业救国运动 |
B.组织意识有所提高 |
C.积极反抗国民党统治 |
D.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
A.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 B.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
C.注重言行一致 | D.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
A.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C.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 |
D.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
A.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顺利推进 |
B.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
C.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
A.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
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
D.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