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练习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6075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1

1.选择题(共10题)

1.
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2.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3.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    )
A.西北内陆的高原、盆地B.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南方的山地、丘陵D.北方的高原、山地
4.某泡腾片溶于水时,其成分中碳酸氢钠(NaHCO3)与柠檬酸(C6H8O7,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发生反应的原理为:3NaHCO3 + C6H8O7 = Na3C6H5O7 + 3H2O + 3CO2↑。将1片泡腾片(4 g/片)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记录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假设气体全部扩散,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时间/min

0

t1

t2

t3

t4

总质量/g

250.00

249.68

249.48

249.34

249.3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每片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blank#}1{#/blank#}。

5.某泡腾片溶于水时,其成分中碳酸氢钠(NaHCO3)与柠檬酸(C6H8O7,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发生反应的原理为:3NaHCO3 + C6H8O7 = Na3C6H5O7 + 3H2O + 3CO2↑。将1片泡腾片(4 g/片)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记录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假设气体全部扩散,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时间/min

0

t1

t2

t3

t4

总质量/g

250.00

249.68

249.48

249.34

249.3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每片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blank#}1{#/blank#}。

6.
(题文)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选择正确答案(   )
A.上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B.土地资源类型不齐全
C.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D.耕地、林地比重大
7.
我国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B.积极开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C.禁止占用耕地,保护耕地面积D.退耕还牧,防止水土流失
8.
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利用上,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以旱地为主B.草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C.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山区
9.
下列地理事物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河套平原——温带草原——草地B.华北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
C.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D.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10.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填空题(共2题)

11.
土地资源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________。
12.
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解答题(共5题)

13.
分析下表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有关资料统计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土地利用构成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约______%,同时______面积明显减少。   
(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植被:________;气候:________;水文:________。
(3)在这1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粮食平均产量的变化是________(增加或减少)了,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是________(增加或减少)了。   
(4)你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继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14.
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1)图中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C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D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
(2)将A与B的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区分,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3)区域A和B大致以________﹣________为分界线,这条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及年降水量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15.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季节分配看:夏秋________、冬春________;从空间分布看:南________北________、东________西__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________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________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地区。
(3)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________(合理/不合理)。
1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起点是长江________ 水利工程,中线沿途经过湖北省、________ 省、跨过黄河,沿________ 山麓,经________ 平原到达北京。该线主要经过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 级阶梯。   
(2)我国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 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输送到缺水最严重的________ 地区和________ 地区。   
(3)某科考队沿中线路线作地质考察,途中记录了如下景观,试判断哪些是湖北省的景观,哪些是河北省景观,请将其代号填写在下表中。
A.一望无际的平原,旱地麦浪如金
B.江汉平原“鱼米之乡”
C.夏季炎热多雨,经常发生洪涝灾
D.春天干旱少雨,经常有沙尘天气
E.温带果园里苹果梨子挂满枝头
F.柑橘园里四季绿树常青F.
F.柑橘园里四季绿树常青
省区河北省湖北省
F.柑橘园里四季绿树常青
省区 河北省   湖北省
景观代号   ________ ________ 
17.
读一读,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正式启动“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率先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174个县进行试点,通过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根本措施。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2)“阐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义。   
(3)请描绘长江上游(黄河中游、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措施见成效后的美景(选取一个地方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