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2中国的土地资源同步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6074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9

1.选择题(共21题)

1.
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2.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耕地-内蒙古高原B.林地—大兴安岭C.草地—华北平原D.林地—塔里木盆地
3.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4.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措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有效保护土地资源的是(  )
A.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B.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田基本保护
C.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D.进一步加大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力度,保证粮食供应
5.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林地比重大B.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D.土地荒漠化问题已解决
6.
读图漫画“鲸吞农田”下列措施不能有效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的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跨流域调水 ③保护耕地 ④垃圾分类处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漫画“抢”中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草场退化B.耕地减少C.水土流失D.土地污染
8.
据2011年统计数字,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173万公顷。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占比重最大
B.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D.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9.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    )
A.西北内陆的高原、盆地B.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南方的山地、丘陵D.北方的高原、山地
10.某泡腾片溶于水时,其成分中碳酸氢钠(NaHCO3)与柠檬酸(C6H8O7,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发生反应的原理为:3NaHCO3 + C6H8O7 = Na3C6H5O7 + 3H2O + 3CO2↑。将1片泡腾片(4 g/片)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记录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假设气体全部扩散,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时间/min

0

t1

t2

t3

t4

总质量/g

250.00

249.68

249.48

249.34

249.3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每片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blank#}1{#/blank#}。

11.某泡腾片溶于水时,其成分中碳酸氢钠(NaHCO3)与柠檬酸(C6H8O7,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发生反应的原理为:3NaHCO3 + C6H8O7 = Na3C6H5O7 + 3H2O + 3CO2↑。将1片泡腾片(4 g/片)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记录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假设气体全部扩散,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时间/min

0

t1

t2

t3

t4

总质量/g

250.00

249.68

249.48

249.34

249.3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每片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blank#}1{#/blank#}。

12.
(题文)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选择正确答案(   )
A.上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B.土地资源类型不齐全
C.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D.耕地、林地比重大
13.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0.2公顷降至目前的0.09公顷,耕地总面积已经逼近国家规定的1.2亿公顷红线.如图揭示的土地问题是()
A.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大量耕地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严重
C.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D.不当排放造成土地的污染
14.
毛乌素沙漠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的破坏
15.
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大力扩建城市建设用地
B.大力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在西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D.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大,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16.
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D.山地多,平地少
17.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耕作业主要分布于(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
第16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下列叙述符合合理用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利用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的优势毁林开荒,种植水稻。
B.在城市郊区大量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
C.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D.扩大城市规模,把大量农业用地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
19.
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发展淡水养殖
B.在内蒙古高原利用夏季高温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C.在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量种植棉花
D.在山地迎风坡利用降水较多的优势大面积种植水稻
20.
下列区域中,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的是( )
A.河南走廊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东北平原
21.
导致我国南北耕地类型不同的是( )
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

2.解答题(共2题)

22.
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源,土地是立国之本,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请回答:我国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23.
读一读,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正式启动“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率先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174个县进行试点,通过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根本措施。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2)“阐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义。   
(3)请描绘长江上游(黄河中游、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措施见成效后的美景(选取一个地方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1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