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练习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6063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7

1.选择题(共14题)

1.
读黑龙江省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大连B.②是三江平原C.③是松花江D.④是辽河油田
2.
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  )
A.湿热B.冷湿C.高寒D.干旱
3.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由于气候寒冷,其植被类型主要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D.热带季雨林
4.
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较小、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反映了该地区( )
A.气候炎热B.气候冷湿C.气候严寒D.气候干旱
5.
下列别称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A.雪域高原B.东方之珠C.黑土地D.塞上米粮川
6.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归纳由E到F的降水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A.逐渐减少B.逐渐增多
C.多→少→多D.少→多→少
【小题2】E地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受日本海和黄海的影响   ②受大兴安岭的影响   ③受小兴安岭的影响    ④受长白山脉的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小题3】从宏观上看,A→B→C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律与事实大致吻合的是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
C.林地→耕地→草地D.林地→草地→耕地
7.
关于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B.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C.东边和北边临海D.地处内陆,离海远
8.
造成东北三省冬季寒冷而漫长的主要原因是(  )
①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发源地
②海拔较高
③纬度较高
④冬季积雪多,冻土层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
9.
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本区域被三山环绕,其中三山依次是(  )
A.①长白山脉 ②大兴安岭 ③小兴安岭B.①长白山脉 ②小兴安岭 ③大兴安岭
C.①大兴安岭 ②小兴安岭 ③长白山脉D.①大兴安岭 ②长白山脉 ③小兴安岭
【小题2】分布在该地区的重工业基地是(  )
A.京津唐工业基地B.辽中南工业基地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D.沪宁杭工业基地
【小题3】该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是(  )
A.哈尔滨B.大连C.长春D.沈阳
【小题4】下列有关该地区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温和多雨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夏季高温多雨D.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0.
如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局部山河分布图.关于图中②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简称哈,行政中心是哈尔滨B.冬季寒冷漫长
C.与哈萨克斯坦隔江相望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11.
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东北三省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B.东北三省形成了以电子产品、服装制造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C.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等问题,东北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现象
D.东北三省铁路网稠密,交通运输极其便利
12.
下列地区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的是( )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江汉平原
13.
如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局部山河分布图.据图回答

图中①山脉东侧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四川盆地
14.
辽宁省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A.沈阳、大连地区B.辽河、阜新地区
C.铁岭抚顺地区D.鞍山、本溪地区

2.填空题(共3题)

15.
黑龙江北部的荒原,过去被叫做“ ________ ”,如今已被改造为“ ________ ”。
16.
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族,本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________。
17.
著名的东北三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貂皮。

3.解答题(共2题)

18.
读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邻国:A________、B________。
(2)“白山黑水”是指C________、D________。
(3)省区:E________、F________。
(4)城市:G________、H________。
19.
读“东北三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   
(2)河流:B   
(3)城市:C   。(行政中心)油田:D   
(4)列举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  。(一项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