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5题)
1.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关于我国气候及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南北温差大,冬季普遍高温 |
B.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
C.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 |
D.我国旱涝、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频繁 |
3.
读“2006-2011年中国(除港澳台外)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可知,从2006年到2011年,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
【小题2】有关我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据图可知,从2006年到2011年,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
A.人口总量已经停止增长 |
B.人口总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
C.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
D.人口总量增加,但增长速度下降 |
A.人口基数庞大,出现负增长最好 |
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最好停止增长 |
C.地大物博,人口增长再快也无妨 |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
4.
小强学习了中国地理后,在日记中这样描述其地理位置,你认为正确的是
A.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西半球 |
B.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南半球 |
C.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没有热带 |
D.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
7.
在哈尔滨上学的李雷与远在广州工作的爸爸通完电话后很惊奇,因为他自己已经穿上了羽绒服,而他爸爸却还穿着单衣,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
B.纬度因素 |
C.海陆位置 |
D.洋流因素 |
8.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与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 |
B.汉族均匀分布于全国各地 |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东南 |
D.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
9.
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特点是()
【小题2】影响我国一月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特点是()
A.普遍高温 | B.普遍低温 |
C.西高东低,气温差异大 | D.南高北低,气温差异大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人类活动 |
11.
下图是我国两大著名高原典型的景观图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图片所处的高原是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云贵高原
【小题2】乙图片所在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A.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 崎岖不平,千姿百态
D. 地表坦荡,广袤无垠

【小题1】甲图片所处的高原是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云贵高原
【小题2】乙图片所在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A.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 崎岖不平,千姿百态
D. 地表坦荡,广袤无垠
12.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流域面积和流程长度、含沙量均居我国首位
B. 三峡位于四川、湖北两省交界处
C. 葛洲坝水电站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D.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联结南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
【小题2】关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竣工后产生的综合效益,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以有效调节长江中、下游水位
B. 从宜昌到重庆的河运能力大大提高
C. 阻碍了长江航运,缩短了运输里程
D. 能有效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电能紧张问题

【小题1】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流域面积和流程长度、含沙量均居我国首位
B. 三峡位于四川、湖北两省交界处
C. 葛洲坝水电站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D.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联结南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
【小题2】关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竣工后产生的综合效益,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以有效调节长江中、下游水位
B. 从宜昌到重庆的河运能力大大提高
C. 阻碍了长江航运,缩短了运输里程
D. 能有效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电能紧张问题
13.
A.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B. 利用类型单一,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C. 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D. 耕地、林地比重较小,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小题2】针对如图中土地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 ①——加强预防,防止污染 B. ②——加强农田建设,扩大耕地面积
C. ③——加强宣传,依法保护 D. ④——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B. 利用类型单一,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C. 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D. 耕地、林地比重较小,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小题2】针对如图中土地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 ①——加强预防,防止污染 B. ②——加强农田建设,扩大耕地面积
C. ③——加强宣传,依法保护 D. ④——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
14.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 总量丰富,居世界首位
B.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 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D. 总量匮乏,人均充足
【小题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刷牙时不关水龙头
B. 旧物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
C.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D. 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长明

【小题1】图中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 总量丰富,居世界首位
B.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 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D. 总量匮乏,人均充足
【小题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刷牙时不关水龙头
B. 旧物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
C.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D. 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长明
2.解答题- (共3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7提高到1/4;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2012年比上年减少345万人,预计2023年以后,年均将减少约800万人.
材料二: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且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在通过了单独二胎之后的又一重要决定。
材料三
中国人口分布图

(1)我国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填简称)。
(2)②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③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
(3)据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把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结合材料一,人口增长过慢,会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材料一: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7提高到1/4;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2012年比上年减少345万人,预计2023年以后,年均将减少约800万人.
材料二: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且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在通过了单独二胎之后的又一重要决定。
材料三
中国人口分布图

(1)我国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填简称)。
(2)②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③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
(3)据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把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结合材料一,人口增长过慢,会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 |
B.增加劳动力供给 |
C.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D.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
17.
读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________;B________;高原:E________;F________;盆地:G________.
(2)写出下列海域和海峡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山脉D是_________,该山脉与_________构成了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请列举该分界线的地理意义。(两条即可)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________;B________;高原:E________;F________;盆地:G________.
(2)写出下列海域和海峡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山脉D是_________,该山脉与_________构成了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请列举该分界线的地理意义。(两条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