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5993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

1.选择题(共23题)

1.
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中唱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那么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区与最迟“送走晚霞”的地点是
①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②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③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④曾母暗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
下图A、B是我国两大工业基地,关于其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陆交通便利B.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D.重工业较发达
3.
关于如图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B.②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C.③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
D.④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阿富汗两国相邻
4.
下图为“建国后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变化图”,据图可知,与往年相比近10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
A.人口总量已经停止增长
B.人口总量仍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
C.人口总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
D.人口总量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
5.

以下古代水利工程中,在战国时期修建的是()

6.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B.苗族C.维吾尔族D.蒙古族
7.
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①是我国第二长河,注入东海
B.河流②是我国第一大河,被誉为“黄金水道”
C.河流③含沙量大,注入黄海
D.河流④冬季无结冰现象
8.采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用下列哪种物质最为适宜(   )
9.采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用下列哪种物质最为适宜(   )
10.采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用下列哪种物质最为适宜(   )
11.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东南沿海地区是干旱的多发区
D.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12.
在下列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和煤
B.太阳能和水
C.森林和铀矿
D.铁矿和风能
13.
我国水资源存在着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你认为最有效的针对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B.节约用水C.兴修水利D.防治水污染
14.
下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①大豆、②棉花B.①甘蔗、②油菜
C.①油菜、②大豆D.①棉花、②甘蔗
15.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有“从门口到门口”的优势的是(  )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内河运输D.航空运输
16.
下列属于北方地区代表性的农作物是(  )
A.柑橘、油菜B.苹果、花生C.油菜、甜菜D.甘蔗、芝麻
17.
关于华北地区春旱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春季降水少B.春季回温快,蒸发量大
C.工农业用水多D.南水北调可缓解
18.
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湖众多,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B.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
C.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
D.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的棉粮产区
19.
三江平原过去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很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B.为了开展多种经营
C.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D.为了保护煤、石油等矿产资源
20.
对长江三角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江海之利”
C.地处长江下游,临东海和南海
D.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1.
下列是有关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
B.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C.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
D.北京是我国金融中心和旅游中心
22.
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北邻深圳
B.澳门位于珠江口东侧,北邻珠海
C.香港的经济支柱是博彩旅游业
D.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祖国内地
23.
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B.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C.有“温带水果之乡”的美誉
D.20世纪90年代以加工型工业为主

2.解答题(共5题)

24.
如图为“中国地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征为______,呈______状分布,第二阶梯主要的地形类型为______和______.
(2)甲为我国第二大平原______;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______;丙是我国最大的盆地______.
(3)分析我国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和水运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便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______.
②对水运的影响,随着地势大河向______流(方向),便利东西交通.
③对水能的影响,河流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______(大或小),水能丰富.
25.
读“降水量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___地.
(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_地,它属于______带(温度带),农业生产类型是______农业(填水田或草地)
(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
A.各月降水都很多B.各月降水都很少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4)如果甲、乙两地是北京和上海,那么甲地应是______;甲地属季风气候中的______气候,甲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
26.
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

(1)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______,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的______.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______(地形区).
(3)初春时节,黄河的部分河段会有凌汛现象,其发生的条件是:①流经地区______(有或无)结冰期;②河流流向是自______纬向______纬度.
(4)如下图所示是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流程图,请将下列字母填在下图框内.
A.泥沙淤积河床B.暴雨C.水土流失D.植被破坏.
27.
(题文)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①的植被变化规律是:草原-______-荒漠;导致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图中的区域分界线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的是______.(填写数码代号)
(3)D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本区域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______农业.
(4)从农业生产类型来看,C区域主要从事______业.
(5)以下诗句描述的景象可能出现在B区域的是______
A、清明时节雨纷飞,路上行人欲断魂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
28.
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________,B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
(3)科学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释,其中“________”得到广泛的认同。
(4)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黄土峁。
(5)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________。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其中的②处应该填________(在A,B,C,D中选择)。
A.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低降 B.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劳力需求增加 D.开垦荒地,破坏植被,砍伐森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3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