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0题)
3.
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中唱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那么我国最早“迎来日出”和最迟“送走晚霞”的省份分别是()
A.新疆和海南 | B.黑龙江和新疆 |
C.内蒙古和新疆 | D.黑龙江和海南 |
9.
关于我国海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 B.我国位于亚洲的西部,太平洋的西岸 |
C.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东岸 | D.我国位于亚洲的西部,太平洋的东岸 |
1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反映的主要地理现象是( )
A.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 B.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地区递减 |
C.我国的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D.地势高低影响气温的分布 |
20.
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其具体表现是( )
A.冬季,我国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 |
B.夏季,我国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 |
C.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
D.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大 |
24.
美国的种植条件优越,而我国和印度两国都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我国旱涝灾害多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太强 | B.夏季风势力太强 |
C.每年夏季风强弱和进退时间早晚的不同 | D.西高东低的地势 |
2.解答题- (共4题)
3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我国临海、岛屿名称.
①_____(临海),②_____(临海),④_____(岛屿).
(2)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人口最多的是_____(填写字母代号和国家名称);面积最大的是_____(填写字母代号和国家名称).隔海相望的国家中,经济最发达的是_____(国家名称).
(3)图中的黄岩岛位于③_____海.

(1)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我国临海、岛屿名称.
①_____(临海),②_____(临海),④_____(岛屿).
(2)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人口最多的是_____(填写字母代号和国家名称);面积最大的是_____(填写字母代号和国家名称).隔海相望的国家中,经济最发达的是_____(国家名称).
(3)图中的黄岩岛位于③_____海.
3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线是我国人口地理的分界线:A是黑龙江省的_____市,B是云南省的_____县。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降低,主要是把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C省主要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_____节。
(4)D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族。
(5)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省区是_____。

(1)图中AB线是我国人口地理的分界线:A是黑龙江省的_____市,B是云南省的_____县。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降低,主要是把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C省主要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_____节。
(4)D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族。
(5)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省区是_____。
33.
读中国山脉地形略图,填写有关内容.

(1)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
(2)写出字母代表地形区的名称
A_____ B_____D_____ E_____
(3)五个地形区中,位于第一阶梯的有_____,位于第三阶梯的有_____,山脉中,属于第二、三阶梯界线的有_____,东西走向的有_____。(本小题全填字母或数字代码)
(4)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是:对气候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河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
(2)写出字母代表地形区的名称
A_____ B_____D_____ E_____
(3)五个地形区中,位于第一阶梯的有_____,位于第三阶梯的有_____,山脉中,属于第二、三阶梯界线的有_____,东西走向的有_____。(本小题全填字母或数字代码)
(4)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是:对气候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河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0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