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贵州省安顺市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5977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3/10

1.判断题(共5题)

1.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没有通上火车的省级行政区    .(判断对错)
2.
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 )
3.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4.
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判断对错)
5.
我国北方平原广阔,多耕地,且以旱地为主。()

2.选择题(共21题)

6.
我们学校所处在中国温度带中的哪个带:
A.热带B.亚热带
C.暖温带D.中温带
7.
2012年暑假,小明一家去外地旅游。在那里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了一种叫做“那达慕”的盛会,小明一家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
A.广西B.内蒙古C.新疆D.西藏
8.
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占世界的30%
B.西北多,东南少
C.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
D.人口基数小,增长慢
9.
哈尔滨的学生寒假长,而武汉的学生暑假时间长的原因是
A.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
C.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使用的教材授课时间长短不同
10.{#mathml#}f(x)={2ex-1,x<2log3(x2-1),x2{#/mathml#} 则f(f(2))的值为{#blank#}1{#/blank#}.
11.
春天,一位坐火车的旅行者,当到达目的地时,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的旅行线路可能是()
A.北京到哈尔滨B.广州到昆明
C.哈尔滨到南宁D.北京到乌鲁木齐
12.关于细胞癌变、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13.
用本省的历史名称作简称的是()
A.黑龙江省B.湖南省
C.山东省D.吉林省
14.
我国的下列地区中,不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15.

如图是蚕豆种子的外形和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6.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
A.地理位置重要B.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航运价值巨大D.水能资源丰富,建设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17.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北向南递减
D.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18.
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A.吐鲁番盆地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19.
下列河流是内流河的是(   )
A.辽河B.塔里木河C.珠江D.海河
20.
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和梨,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这说明我国()
A.受夏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B.夏季普遍高温,热量丰富
C.东部地区降水丰沛
D.气候复杂多样,使多种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21.
如果这样的冷空气来的非常突然,强度很大,就会对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种灾害性天气是()
A.寒潮B.洪涝
C.台风D.暴雪
22.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以下哪些界线一致
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②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③1月0℃等温线    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⑤⑥
23.
下列干湿地区与所对应植被景观正确的是( )
A.湿润地区﹣﹣草原
B.半湿润地区﹣﹣森林和草原
C.半干旱地区﹣﹣沙漠和戈壁
D.干旱地区﹣﹣森林
24.
导致我国南方、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土壤C.地形D.水源
25.
下面四位学生的说法中不可信的一个是( )
A.玲玲说:“我住在长白山区,这里森林繁茂,适宜发展林业.”
B.贝贝说:“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草原,人们放牧牛羊,发展畜牧业.”
C.亮亮说:“我住在塔里木盆地,这里到处是住宅、商店、工矿企业.”
D.壮壮说:“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是著名的粮仓.”
26.
沈阳某公司的业务员小王,必须在第二天赶到广州参加广交会签一份订单,他应该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B.飞机
C.汽车D.轮船

3.填空题(共1题)

27.
读“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四大牧区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2)图中黑粗线大致是年降水量______毫米; 此线以东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____为主,此线以西以____________为主。
(3)图中①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粮食作物是 。 ②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为     。

4.解答题(共1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快,1830年仅有10亿人,1930年增加到20亿人,1975年为40亿人,1987年50亿人,1999年达到60多亿.目前仍以每年7800万人的速度增加。
材料二:世界耕地总面积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0,但由于水蚀、风蚀、沙漠侵蚀、工业交通建设用地、住房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仅中国每年就减少70万公顷左右。
(1)上述材料揭示了世界共同关心的两大问题,一是    问题;二是    问题。
(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但是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在 少,难利用土地多,  资源不足。
(3)针对这种现象,中国政府提出了两条基本国策:一是针对人口的国策:    ;二是针对土地资源的国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不但耕地资源紧张,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匀,很大一部分地区都面临着缺水问题,特别是        缺水严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