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山东省广饶经济开区乐安中学八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5959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7/27

1.选择题(共19题)

1.
黄河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段是()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
2.
下列各组国家中,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一组是()
A.蒙古、俄罗斯B.越南、老挝
C.尼泊尔、印度D.阿富汗、巴基斯坦
3.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B.藏族
C.蒙古族D.壮族
4.
我国最东端、最北端所在省区是 ( )
A.黑龙江B.内蒙古、黑龙江
C.黑龙江、辽宁D.新疆、黑龙江
5.
下列四幅图中,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是( )
A.B.
C.D.
6.
关于我国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少部分位于高纬度
C.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D.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7.
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前我国人口总数世界第一位
B.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C.目前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基本相适应
D.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8.
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
B.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汉族在全国各地分布比较均匀
9.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耕地不以水田为主的是( )
A.B.C.D.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龙江北部降水少属于干旱地区B.塔里木盆地气温较高属于热带
C.海南省属于热带D.珠江三角洲属于热带
11.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12.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血液情况,据图回答:

13.
以下描述与我国气候特征不符的是()
A.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高温季节与多雨季节一致
D.除季风气候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其他气候类型
14.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年平均气温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B.我国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15.
湖南省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
A.暖温带、湿润地区B.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D.亚热带、湿润地区
16.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A.曾母暗沙B.海南岛C.漠河D.吐鲁番
17.
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起来考虑,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黄土高原地区D.云贵地区
18.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类型多样
B.各种土地类型结构不合理
C.后备的土地资源充足
D.耕地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成左右
19.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两熟或三熟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D.一年一熟

2.解答题(共5题)

20.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海洋名称:
A为________海;   B为________海。
(2)图中字母表示的半岛名称:C为________半岛;   D为________半岛。
(3)在图中填出山东省的省会及经过的河流名称。
(4)填写下列字母表示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中心、简称:
E为________省;F为________省;G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H的简称是________。
21.
请根据如下图中二省轮廓图,回答问题。(8分)

(1)图A是________省,行政中心是________,邻近该省的特别行政区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图B表示省的简称是________,与该省接壤的国家是________。
(3)A、B两省中,满族和鄂伦春族分布较集中的是________省。
22.
(12分)读以下“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是________。图中从①→②→③→④,植被类型有何变化?________。图中⑤地和⑥地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和所处的温度带有何不同?耕地类型: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
(3)温度带:⑤是________带,⑥是________带。
(4)从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看,①②两地与③④两地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3.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以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材料二: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

(1)南水北调工程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________(河流)的水调往________地区;东线调水可利用________河道。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________水库调水,经过湖北、________、________等省输往北京、天津。
(4)试简要分析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
24.
读“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的差异,东部的主要农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部的主要农业部门是________。东西部之间的界限大致相当于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
(2)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条件的差异。
(3)西部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其中C是________牧区;D是________牧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9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