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580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2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坚守梦想不易,人们往往不知道是岁月无情地吞噬了梦想还是梦想禁不住现实的打击。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各地客商的青睐。
C.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D.只见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2.字词书写(共1题)

2.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jié据______    ②寸积zhū_____累   ③泠泠淙淙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与赏析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士固有杀身以成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祭以尉首B.以其境过清
C.策之不以其道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就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B.蔡泽游学四方,向各国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
C.范雎见到蔡泽后,虽然蔡泽行长揖之礼又下拜,但蔡泽心里不快,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D.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燕王就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当了人质。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范雎让之曰   让:_______ ②乃延入坐  延:___________
③与语,大说之 说:_______ ④卒事始皇帝 卒: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细菌和病毒(节选)
①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②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小题1】选文第②段划线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选文第②段“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5.

(三)

 ①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知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③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④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品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⑤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小题2】第②自然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5.语言表达(共1题)

6.
选出文段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A.念 :考虑 、思索B.威:威服
C.书:书信D.王:为王

6.作文(共1题)

7.
“习惯”一词在字典上的释义为:①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②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请以《______的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 ,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