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9题)
1.
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
3.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O℃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①1月O℃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①④⑤ |
13.
关于祖国宝岛台湾和雪域高原青藏地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台湾是地震频发地区 |
B.台湾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
C.青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誉 |
D.青藏高原是长江、珠江、黑龙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 |
14.
读“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黄土墚地貌的是( )
【小题2】当地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是( )
【小题3】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所产苹果口感更甜,其原因是( )


【小题1】图中表示黄土墚地貌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①②③ |
A.多依山挖掘 | B.窑洞门口多向北 |
C.多占用良田 | D.造价较高 |
A.土壤肥沃 | B.日照充足 |
C.水源丰富 | D.昼夜温差小 |
15.
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概括不正确的是( )
A.其核心城市上海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 |
B.本区湖泊星罗,河网密布,是我国“鱼米之乡” |
C.本区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D.本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 |
16.
上海对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最有利的条件是( )
A.全国金融中心、商业中心、科技中心 |
B.全国核心城市、最大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
C.全国最大直辖市,政治中心 |
D.拥有浦东国家级开发区,是世界金融中心 |
2.解答题- (共4题)
20.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城市是 ,图中位于黄河沿岸的城市是 。
(2)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我国的_______高原,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可以看出我国地势_______。
(3)长江和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都集中在 游,在长江我国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 工程,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使其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城市之一的工业基地是 工业基地,这里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5)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1)图中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城市是 ,图中位于黄河沿岸的城市是 。
(2)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我国的_______高原,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可以看出我国地势_______。
(3)长江和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都集中在 游,在长江我国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 工程,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使其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城市之一的工业基地是 工业基地,这里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5)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21.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阶梯,铁路线①是_____铁路.
(2)A、B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山脉)﹣淮河,造成两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3)丙图所示地区中,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_____.
(4)丁图中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形成“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其中珠江三角洲的提供的是__________

(1)乙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阶梯,铁路线①是_____铁路.
(2)A、B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山脉)﹣淮河,造成两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3)丙图所示地区中,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_____.
A.a地﹣﹣石油工业 | B.b地﹣﹣种植业 | C.c地﹣﹣林业 | D.d地﹣﹣渔业 |
22.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区最突出的地表特征是_____,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为治理此问题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_____。
(2)②处为_____山脉,此山以西是_____省,以东是______(地形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
(3)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

(1)图中①地区最突出的地表特征是_____,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为治理此问题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_____。
(2)②处为_____山脉,此山以西是_____省,以东是______(地形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
(3)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9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