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七月第三周周考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7619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17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这就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民党掌握了政府,它有几百万军队,可以调动全国资源和人力。正面抵抗日军的进攻,当然非它莫属。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竞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因此,对正面战场作战的军人,我们要肯定他们的功绩,高度评价他们的牺牲精神。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抗战坚持到胜利的把握也是不大的。
——摘编自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二:抗战初期,作为国家主力部队的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但难以抵御日军凶猛的进攻势头,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挥师挺进敌军后方,使日军的“后方”变成了令其寝食不安的“前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使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日军及几乎全部的伪军被牵制于后方进行针对敌后抗日武装的所谓的‘治安战”。
——摘编自王终建朗《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缺一不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珊识,概括指出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个战场的不同。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
2.
材料张仲景,生于公元巧150年的东汉时代,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张仲景最感兴趣的书,是医书,最大的愿望,是做个好医生。按照很多史料的说法,他在家中的藏书中,读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做医生的愿望从此开始萌芽。他所生活的南阳郡,东汉时期是伤寒瘟疚的重灾区,自己家族中有十分之七的人,都死于这种叫伤寒的病,从小到大,耳闻目睹了这种疾病带来的灾难,也因此萌生了战胜这种灾难的愿望。后来,张仲景成了长沙太守。作为太守,张仲景在衡门门口熬好药汤,义务分发给老百姓。进入公元3世纪后,张仲景开始撰写自己医学生涯里最重要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第一部真正找到攻克伤寒疾病方法的书。在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时代,伤寒是一种意味着死亡的不治之症,在欧洲它有一个更恐怖的名字——黑死病;说到这种疾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整个西欧四分之三的人口死亡,欧洲最早的治疗黑死病的方法,就是通过到过中国的阿拉伯人,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摘编自张嵌《张仲景:欧洲人最景仰的中国医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钟情医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的医学贡献并加以评析。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国难空前、剧变空前之际,在旧学术迅速式微、新学术一切草创之际,一个涉猎如此广阔的法学学术领域——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并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除梁启超以外,并世无第二人。这些研究奠定了梁氏作为中国宪法学开山鼻祖的地位是毫无疑义的。
——摘编自范忠信《梁启超法治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梁启超先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法学家。他反复强调:“立法之业”,是“立国之大本大原”“法治主义是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在戊戌变法前后,他连续发表文章,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学说,主张立法应以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目的。梁启超并不主张照搬法家的法治主义或儒家的人治主义,而是主张吸取两家的长处,把法治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梁启超主张中国改革法制,应该“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或“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走中法与西法相结合的道路,既要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
——摘编自刘新《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梁启超重视法治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的法治思想精华。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来,“世界无战事”并不意味着世界各个地区无战事。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说法,光是美国就打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五场较大的战争。如果再加上那些大国的代理人战争、宗教战争、领土冲突和恐怖主义袭击,70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生了大大小小几百次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战争。
——摘编自辜学武《世界需要维护和平的智慧和担当》
材料二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
——摘编自章百家《抗美援朝战争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前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同的对抗形式。

2.单选题(共5题)

5.
2012年,修改后的中国刑诉法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从制度上防止和遏制刑讯逼供等行为,这一规定源于古代罗马法。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A.否定野蛮风俗和习惯
B.重视获取合法的证据
C.限制贵族专横及特权
D.维护平民的根本利益
6.
下面为一张“文革”时期的结婚证老照片。这张结婚证反映出
A.个人崇拜成为“文革”的主题
B.阶级斗争决定个人婚姻生活
C.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D.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7.
宋代永康学派代表性人物陈亮在《四弊》中提出了他的行业分工认识:“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表明陈亮主张
A.重农抑商
B.重农限商
C.农商并重
D.农商皆本
8.
在下面漫画中.晚清名医张之洞被誉为“先驱”。据此可知,这幅漫画
A.叹息张之洞近代化结果
B.反对张之洞近代化行为
C.盛赞张之洞近代化成就
D.赞成张之洞“中体西用”
9.
徐继畲指出,“兀兴腾,异人也”,“ 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这段言论评述了
A.古代雅典的改革
B.美国共和制创建
C.启蒙运动的影响
D.法国迈向共和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