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6题)
21.
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河流经四川盆地,上游多高山、峡谷 |
B.黄河从河流长度、水量来看,均为我国第二大河 |
C.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
D.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易决口泛滥成灾,加固大堤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
24.
下列关于我国丘陵地区的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丘陵地区多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
B.丘陵地区是最主要的畜牧区 |
C.丘陵地区是最主要的农耕区 |
D.丘陵地区是最主要的天然林区 |
2.解答题- (共2题)
27.
阅读材料并结合图甲、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山脉北坡,曲折东流,注入____海,上游与中游分界点是____,中游与下游分界点是____。
(2)图乙中,考察队按顺序先后见到的景观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具体名称)。
(3)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到下游沉积形成了 (______)
(4)下面一段话是考察队雇员(为考察队服务的人员)记录的部分见闻和感受,请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写出三处即可)
材料:某科学考察队3月12日从黄河上游A点附近出发考察黄河水文特征,沿着干流向中下游考察,4月下旬到达B点附近,考察黄河中游治理情况,5月初到达C点附近考察“地上河”景现,5月中旬到达入海口,考察黄河三角洲变迁。


(1)黄河发源于____山脉北坡,曲折东流,注入____海,上游与中游分界点是____,中游与下游分界点是____。
(2)图乙中,考察队按顺序先后见到的景观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具体名称)。
(3)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到下游沉积形成了 (______)
A.东北平原 | B.华北平原 | C.河套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3月12日我们从兰州出发,一路上先看到了河套平原的小麦长势喜人,即将进入收割期。紧接着的几天,我们看到了黄河包头附近河段出现了
大量凌汛。4月下旬考察了陕北的黄土高原治理情况,只见这里到处都是森林,就好像进入了长白山原始森林一样。5月初到达了黄河下游,考察了“地上河”,只见黄河穿行在峡谷之间,波涛汹涌,河水浑浊不堪。因为此时正值盛夏,暴雨频发,水土流失严重。5月中旬到达了东营附近的黄河三角洲,只见这里芦苇丛生,鸟语花香,环境保护非常好。
错误①_____;错误②_____;错误③_____。
28.
(题文)“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我们应该熟悉它,了解它。读下图 “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A ;B 。
(2)写出长江两岸主要的支流:
C ;D ;E ;F ;G ;H 。
(3)历史上,长江流域多次发生大洪水,其原因如下:
自然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长江流经地区 众多,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的淡水湖 和 两大水系,北面的 ,是中下游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人为因素是:长江上中游地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湖泊面积缩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号称“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对长江洪水所起的调蓄作用已 。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A ;B 。
(2)写出长江两岸主要的支流:
C ;D ;E ;F ;G ;H 。
(3)历史上,长江流域多次发生大洪水,其原因如下:
自然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长江流经地区 众多,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的淡水湖 和 两大水系,北面的 ,是中下游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人为因素是:长江上中游地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湖泊面积缩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号称“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对长江洪水所起的调蓄作用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6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