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9题)
1.
2017年2月21日午后,德州迎来了我市今春首场降雪,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土壤保墒、增墒有利,对春季抗旱有利 |
B..雪后气温低,有效减少和抑制作物病虫害 |
C..交通运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D..增加了雾霾的等级 |
10.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地形以高原为主,②地地形以平原为主 |
B.①地的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②地以耕地为主 |
C.①地属第二阶梯,②地属第三阶梯 |
D.①地政区简称藏,②地政区简称鄂 |
14.
我国有一山脉,垂直高差悬殊,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关于该山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山脉是大兴安岭 |
B.该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 |
C.该山脉是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
D.该山脉东侧是东北平原 |
18.
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唯一一座开放式世界地质公园,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世界地质公园,其中的昆仑山脉所在的阶梯分界线是( )
A.第一和第三级阶梯 | B.第二和第三级阶梯 |
C.第一和第二级阶梯 | D.第三和第四级阶梯 |
2.填空题- (共1题)
20.
下图为A、B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分析回答。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 月。
(2)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我县特点接近的是 地。
(3)A、B两地的降水,相对集中的是 地。
(4)在南北半球中,A地在 半球、B地在 半球。
(5)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 、 、 人类活动等。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 月。
(2)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我县特点接近的是 地。
(3)A、B两地的降水,相对集中的是 地。
(4)在南北半球中,A地在 半球、B地在 半球。
(5)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 、 、 人类活动等。
3.解答题- (共4题)
21.
充分利用所给地图完成填空。

(1)图中河流②的名称是 ,河流①最终在N 省注入M 海.
(2)图中山脉A与淮河是我国湿润区与 区(填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图中山脉B的名称 ,山脉C的名称 ,B,C两山脉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
(3)K地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可利用的土地类型是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4)北回归线穿过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 .

(1)图中河流②的名称是 ,河流①最终在N 省注入M 海.
(2)图中山脉A与淮河是我国湿润区与 区(填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图中山脉B的名称 ,山脉C的名称 ,B,C两山脉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
(3)K地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可利用的土地类型是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4)北回归线穿过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 .
22.
写出长江黄河支流,水电站,上中下游分界点,发源地,入海口,流经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1)黄河发源于 高原的 山脉,注入 海,依次流经 个省级行政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分别为C (内蒙古)、D (河南).
(2)黄河在宁夏和内蒙古由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沉淀,塑造了A B
(3)黄河中游地区 现象严重,导致下游形成了著名的“ ”.

(1)黄河发源于 高原的 山脉,注入 海,依次流经 个省级行政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分别为C (内蒙古)、D (河南).
(2)黄河在宁夏和内蒙古由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沉淀,塑造了A B
(3)黄河中游地区 现象严重,导致下游形成了著名的“ ”.
23.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特别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寻访中国的路线,即东线(A线)、中线(B线)、西线(C线)和北纬35°线(D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呈 状分布.图中A、B、C、D四条路线中,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的是 线
(2)我国气候特点是: , 显著,图中 线沿途可以欣赏到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景观.
(3)B线穿过了两座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一座一直被视为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山脉是 ,它和 共同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

(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呈 状分布.图中A、B、C、D四条路线中,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的是 线
(2)我国气候特点是: , 显著,图中 线沿途可以欣赏到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景观.
(3)B线穿过了两座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一座一直被视为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山脉是 ,它和 共同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
24.
滨州市某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 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
(2)(实验探究)观察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 ;乙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上图中水样B与图 (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观察图,可以得出,黄河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 。
(4)(提出对策)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提出合理措施: 、坡耕地改水平梯田等。
材料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 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
(2)(实验探究)观察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 ;乙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上图中水样B与图 (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观察图,可以得出,黄河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 。
(4)(提出对策)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提出合理措施: 、坡耕地改水平梯田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