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单元过关测试: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5752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7

1.选择题(共19题)

1.
2017年2月21日午后,德州迎来了我市今春首场降雪,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土壤保墒、增墒有利,对春季抗旱有利
B..雪后气温低,有效减少和抑制作物病虫害
C..交通运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D..增加了雾霾的等级
2.
关于家乡气候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春季高温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B.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C.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主要分布在夏秋两季
D.全年温和少雨
3.
读图,石家庄当日的天气情况是(  )
A.阴,最高气温24℃,最低气温14℃
B.阴,气温在24℃以上
C.多云,最高气温24℃,最低气温14℃
D.多云,气温在14℃以下
4.
读下面“沿东经87.5°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图中④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
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柴达木盆地
5.
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带气候显著B.寒带气候显著C.季风气候显著D.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
6.
在我国以肥沃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D.成都平原
7.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
C.从中部地区向东、西部递减
D.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
8.
我国下列四种地形中,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
A.高原B.山地C.平原D.盆地
9.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
A.西南地区B.西北内陆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
10.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地形以高原为主,②地地形以平原为主
B.①地的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②地以耕地为主
C.①地属第二阶梯,②地属第三阶梯
D.①地政区简称藏,②地政区简称鄂
11.
长江、黄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B.流量少C.有结冰期D.水能丰富
12.
下图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塔里木河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四条河流中流量最大和含沙量最大的分别是(   )
A.甲河与丙河B.丙河与丁河C.乙河与丙河D.乙河与丁河
13.
读我国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的年径流量变化图,表示黄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4.
我国有一山脉,垂直高差悬殊,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关于该山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山脉是大兴安岭
B.该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
C.该山脉是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该山脉东侧是东北平原
15.
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
A.气候复杂多样B.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C.大陆性气候显著D.地形复杂多样
16.
(题文)当遇到灾害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B.C.D.
17.
我国四大高原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18.
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唯一一座开放式世界地质公园,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世界地质公园,其中的昆仑山脉所在的阶梯分界线是(  )
A.第一和第三级阶梯B.第二和第三级阶梯
C.第一和第二级阶梯D.第三和第四级阶梯
19.
下列冬季风和夏季风都影响不到的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四川盆地

2.填空题(共1题)

20.
下图为A、B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分析回答。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 月。
(2)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我县特点接近的是 地。
(3)A、B两地的降水,相对集中的是    地。
(4)在南北半球中,A地在 半球、B地在 半球。
(5)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   人类活动等。

3.解答题(共4题)

21.
充分利用所给地图完成填空。

(1)图中河流②的名称是    ,河流①最终在N    省注入M    海.
(2)图中山脉A与淮河是我国湿润区与    区(填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图中山脉B的名称    ,山脉C的名称    ,B,C两山脉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
(3)K地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可利用的土地类型是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4)北回归线穿过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    
22.
写出长江黄河支流,水电站,上中下游分界点,发源地,入海口,流经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1)黄河发源于    高原的    山脉,注入    海,依次流经    个省级行政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分别为C    (内蒙古)、D    (河南).
(2)黄河在宁夏和内蒙古由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沉淀,塑造了A    B    
(3)黄河中游地区    现象严重,导致下游形成了著名的“    ”.
23.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特别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寻访中国的路线,即东线(A线)、中线(B线)、西线(C线)和北纬35°线(D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呈    状分布.图中A、B、C、D四条路线中,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的是    线
(2)我国气候特点是:        显著,图中    线沿途可以欣赏到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景观.
(3)B线穿过了两座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一座一直被视为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山脉是    ,它和    共同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
24.
滨州市某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    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2)(实验探究)观察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    ;乙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上图中水样B与图    (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观察图,可以得出,黄河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    
(4)(提出对策)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提出合理措施:    、坡耕地改水平梯田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