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0题)
2.
读我国四省轮廓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四省与其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2】有关图中四条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四省与其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云 | B.乙——鲁 | C.丙——湘 | D.丁——桂 |
A.①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 B.②含沙量小,注入东海 |
C.③是我国第一大河,被誉为“黄金水道” | D.④冬季出现结冰现象 |
3.
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北极圈穿过北部 |
B.我国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C.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西多东少 |
D.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
4.
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据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能够说明植被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
【小题2】在其它影响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小题1】能够说明植被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
A.Ⅰ组 | B.Ⅱ组 | C.Ⅲ组 | D.Ⅳ组 |
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
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
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
D.沙土土质比黏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更严重 |
5.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一块体积是80cm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blank#}1{#/blank#}g,水的体积是{#blank#}2{#/blank#}cm3.
6.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一块体积是80cm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blank#}1{#/blank#}g,水的体积是{#blank#}2{#/blank#}cm3.
7.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有
【小题2】对图中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3】图中河流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小题1】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有
A.①和④ | B.②和④ | C.①和③ | D.②和③ |
A.甲处水流速度缓慢 | B.乙处江阔水深 | C.丙处没有支流 | D.丁处形成地上河 |
A.甲和乙 | B.乙和丙 | C.甲和丁 | D.乙和丁 |
8.
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南北温差异大,夏季全国所有地方普遍高温 |
B.年降水量大致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
C.地域辽阔,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
D.气候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 |
9.
根据下列内容,判断图中①②③与右图中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A.①为丙地,②为乙地,③为甲地 | B.①为乙地,②为丙地,③为甲地 |
C.①为丙地,②为甲地,③为乙地 | D.①为甲地,②为丙地,③为乙地 |
13.
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家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畜牧业 |
B.我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水草丰茂,可以发展林业 |
C.我家在长白山区,不宜耕种,却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
D.我家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种植业 |
14.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2】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最主要原因是

【小题1】关于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 |
B.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 |
C.河湖稀少 |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
A.热量更充足 | B.降水量更大 |
C.光照更充足 | D.土壤更肥沃 |
16.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把四块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着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大西北,那么下列区域命名与图中的区域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黄色中国”——① “银色中国”——②
“金色中国”——③ “绿色中国”——④
【小题2】列四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符合绿色中国的是

【小题1】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着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大西北,那么下列区域命名与图中的区域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黄色中国”——① “银色中国”——②
“金色中国”——③ “绿色中国”——④
A.① ③ | B.① ② | C.③ ④ | D.② ④ |
A.![]() | B.![]() | C.![]() | D.![]() |
2.解答题- (共4题)
2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现象1:从A到B地表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现象2:B地区的城镇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现象3:在C地区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3)请比较长江对D、E两地区发展影响的差异。
(4)张先生家在常州,工作在苏州,每天往返于两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城市。请你据图回答,这种生活方式依赖的条件是什么
暑假期间,滨州市某中学的地理社团,同父母们一起开展了“环游中国”自驾游活动。下图是学生自主确定的考察路线图,他们对沿途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请参与到活动中,完成此次考察。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现象1:从A到B地表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现象2:B地区的城镇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现象3:在C地区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3)请比较长江对D、E两地区发展影响的差异。
(4)张先生家在常州,工作在苏州,每天往返于两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城市。请你据图回答,这种生活方式依赖的条件是什么
22.
了解中国。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四幅景观与对应的区域用直线连接起来。
(2)在“中国区域图”中用斜线画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简述青藏高原成为大江大河发源地的原因。
(3)选择下列特征中符合A、B两区域的序号,填入表格中。
①鱼米之乡 ②高原湿地 ③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④信天游 ⑤植物王国

(4)分析C地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如何实现优势互补的?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四幅景观与对应的区域用直线连接起来。
(2)在“中国区域图”中用斜线画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简述青藏高原成为大江大河发源地的原因。
(3)选择下列特征中符合A、B两区域的序号,填入表格中。
①鱼米之乡 ②高原湿地 ③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④信天游 ⑤植物王国

(4)分析C地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如何实现优势互补的?
23.
(2)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__(铁路线);B__________(山脉)。
(3)据图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工业发展方向并分别说明原因。
(4)黄河金三角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5)请针对该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根据提供的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我国第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
材料二:黄河金三角位置示意图
(2)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__(铁路线);B__________(山脉)。
(3)据图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工业发展方向并分别说明原因。
(4)黄河金三角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5)请针对该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24.
探究区域。
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条件,因地制宜,经济发展各具特色。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目前面临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2015年大庆油田首次实施减产,未来五年预计每年都要减产130多万吨。整个东北三省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材料二:(下图)

(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判断对错: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对的写 “正确”,错的写“错误”。
①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 )
②读丙图,可以看出东北该区域人口逐年增长,耕地和湿地面积也在扩大。 ( )
③B地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美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 ( )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结合材料一,为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条件,因地制宜,经济发展各具特色。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目前面临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2015年大庆油田首次实施减产,未来五年预计每年都要减产130多万吨。整个东北三省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材料二:(下图)

(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判断对错: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对的写 “正确”,错的写“错误”。
①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 )
②读丙图,可以看出东北该区域人口逐年增长,耕地和湿地面积也在扩大。 ( )
③B地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美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 ( )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结合材料一,为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0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