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汨罗市弼时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5698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6

1.选择题(共18题)

1.
下列有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
B.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C.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D.我国的旱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
2.某人站在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4s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5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当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船向着悬崖行驶)
3.
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回答题。

合理利用长江各河段优势发展经济的是(  )
A.河段①②发展淡水养殖业B.河段②③发展水电业
C.河段①③内河航运业发达D.河段②③被称“鱼米之乡”
4.
以下戏曲文化与其所在省区简称的连线正确是
A.秦腔——贵B.粤剧——沪C.豫剧——川D.陇剧——甘
5.
我国城市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
A.京津唐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D.成渝地区
6.
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目前我国人口处于低增长率阶段,但人口总数仍比2000年增长7000余万,主要原因
A.人口基数大B.生活水平高C.出生率高D.死亡率低
7.
下列民族与其节日及分布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彝族﹣火把节﹣西藏自治区B.回族﹣芦笙节﹣宁夏
C.傣族﹣泼水节﹣云南D.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广西
8.
读下图,下列有关我国地势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B.使许多大江大河流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的水路交通
C.西低东高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D.当河流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入到低一级阶梯时,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
9.
我国最常见、分布范围最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
A.寒潮B.梅雨C.沙尘暴D.干旱
10.
9月16日17时,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先后造成我国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等省(区)近300万人受灾。下列关于我国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带来洪涝灾害B.是影响最大、分布最广的自然灾害
C.只会带来灾害D.多发生在冬半年和东部沿海地区
11.
根据地形特征,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正确做法是(  )
A.在高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B.积极开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
C.在平原地区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D.在山地修梯田发展耕作业
12.
如图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读图完成小题。

四城市年降水总量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由南向北递
C.以银川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增D.由东向西递减
13.
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的原因是( )
A.都受夏季风的影响
B.都受地形的影响
C.都受夏季气温的影响
D.外流区域受夏季风的影响,内流区域受夏季气温升高的影响
14.
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  )
①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②不利于发展农、林、牧、渔
③难利用的土地较多
④后备耕地不足
⑤耕地占比重小
⑥人地矛盾不突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15.
针对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途径是(  )
A.跨流域调水B.大量抽取地下水
C.兴修水库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16.
京广高铁连接我国两大工业基地分别是(  )
A.京津唐和长江三角洲基地B.辽中南和京津唐基地
C.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基地D.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基地
17.
下列货物的运输,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最合理的是(  )
A.两箱急救药品从北京广州选择航空运输
B.六十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南京选择空运
C.七十万吨煤炭从秦皇岛到上海选择铁路运输
D.五十万吨钢材从重庆运往昆明选择公路运
18.
如图我国北部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图,下列关于三个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东北,乙﹣华北,丙﹣西北B.甲﹣东北,乙﹣西北,丙﹣华北
C.甲﹣西北,乙﹣东北,丙﹣华北D.甲﹣华北,乙﹣西北,丙﹣东北

2.解答题(共4题)

19.
海的小明设计了四条寒假旅游路线,读图回答各题。

(1)路线①自上海出发,途径北京到哈尔滨,平均气温会_____,导致三地气温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从图中可看出,该路线将经过_____区和_____区两种干湿地区。
(2)路线②的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_____,要经过四类干湿地区,反映出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_____。
(3)路线③西行将到达_____(省级行政单位)。该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
(4)④路线曲折南下抵达“羊城”广州,该路线沿途所见的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
(5)四条路线中经过地势三级阶梯的是_____,经过的气候类型最多的是_____(填代码)。
20.
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_____(简称)和台湾四个省区,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位于_____带,少部分位于_____带,没有_____带。
(2)图中①省区是_____(省区名称),本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②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本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_____、西南地区。
(3)我国的临海③是_____;④是_____海峡。
(4)我国陆上邻国众多,图中邻国⑤是_____、⑥_____;图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⑦是_____、⑧是_____。
(5)冬季,B地天气暖热,树木葱郁,A地则是_____景象。
21.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北京市提出了“3+2”首都经济圈及“一轴、两核、三区”为框架的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构想,并称为“京三角”。它与“长三角”“珠三角”一起,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
甲、乙、丙为“京三角”“长三角”“珠三角”图。

材料二 图丁为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

(1)图甲中①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市;图乙中②是_____市。
(2)甲、乙、丙三个地区中,能源矿产丰富的是_____(甲、乙、丙)地区;图丙中从北京连接至九龙的铁路线a是_____线。
(3)图甲是图丁中的_____(A、B、C、D)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_____(轻、重、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基地相对于A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_____。
(4)与AB工业基地相比,C、D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缺乏_____。
(5)甲地区_____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为缓解这一问题,我国建设的重要工程是_____。
22.
某学校开展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研究过程记录如下。据此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研究课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研究思路:案例分析﹣﹣归纳总结﹣﹣迁移应用
研究资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生活案例
(1)案例分析
①耕作制度:甲区域    ,乙区域一年两熟或三熟。
②农业类型:甲区域以种植业为主,丙区域主要发展    业。
③农业分布:说明丁区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流谷地的原因。
④农业结构变化:临沂某县区80年代以种植小麦为主,90年代开始发展大棚蔬菜,远销国内外,近年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大规模发展,吸引力大量的外地游客旅游、参观,这些变化说明     (多选)
A.当地粮食需求量减少,农民增收困难   B.当地自然条件发生变化
C.农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D.科技推动农业发展
(2)归纳总结:由以上案例,归纳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3)迁移应用: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A、B、C、D四地。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C区域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家住A地的小雨建议当地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说明理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8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