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1.3 中国的人口 同步测试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5624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3

1.选择题(共15题)

1.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应倡导(  )
A.大力开发资源
B.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先污染后重点治理
D.发动战争
2.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C.城镇人口增长迅速D.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
(题文)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
A.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B.第二级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
C.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4.
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
A.黑河-腾冲一线B.冬季0℃等温线
C.秦岭-淮河一线D.400mm年等降水量线
5.
中国的人口政策曾经鼓励生育,后来逐渐收紧,直到提倡“只生一个好”,2016年始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中国的人口政策不断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劳动力严重不足B.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C.中国自然资源丰富D.要适应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6.
以下哪两点所连成的直线被称为中国的人口地理界线(  )
A.黑龙江省漠河到云南省腾冲B.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
C.黑龙江省漠河到西藏拉萨D.黑龙江省黑河到西藏拉萨
7.
(题文)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比童达到或超过7%.读“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图” 。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大约
A.7%B.25%C.10%D.20%
8.
春运是春节前后因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给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下图漫画“春运压力”说明每年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运输能力有待提高B.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C.城市化进程过快D.自然环境差别大
9.
如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地区有关数据,据此完成各题.

表中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特征是(___)
A.人口分布疏密不均B.人口增长速度快
C.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D.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
10.
(题文)下列属于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B.人口老龄化C.就业困难D.国防兵员不足
11.
关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说法正确的是
A.政策实施后将使我国人口快速增长
B.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不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有利于在短期内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有助于缓解未来劳动力不足,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12.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部人口多于东南部B.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C.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D.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降低
13.
下列省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A.江苏省B.陕西省C.宁夏回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
胡焕庸提出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
B.黑河一腾冲一线
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15.
表示我国人口分界线的是(  )
A.B.
C.D.

2.解答题(共2题)

16.
读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A______市到云南省的B______县一线。
(2)从图中可以读出,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大或小),西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大或小)。原因:东部地区______;西部地区______。
(3)从图中可以读出,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两个省区是________和______。
(4)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的人口总数为7866万人,面积为10万平方千米,则江苏省的人口密度为_____人/平方千米。
17.
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上图可知,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增长______。
(2)新中国成立时(1949年),我国人口为______亿,2010年我国人口为______亿。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呈______上升。
(3)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目前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依然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4)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众多的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