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615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国工业在世界工业总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印度
中国
其他国家
1850年
18.7
11.1
8.8
3.8
7.2
50.4
1900年
16.5
31.5
14.0
1.4
1.4
35.1
1920年
21.8
30.7
6.6
0.9
1.1
38.9
1940年
12.1
37.4
10.5
1.1
0.9
37.9
1960年
8.3
33.8
10.7
0.7
0.8
45.7
 

——据徐毅、巴斯范鲁文《中国工业的长期表现及其全球化比较:1850—2012年》

材料二 近代中国化学工业设立年限表
设立年限
1895年以前
1896—1900年
1901—1914年
1915—1922年
1923—1929年
1930—1935年
家数
0
1
7
12
31
41
 
1935年中国化学工业组织形式表
组织形式
个人
合伙
无限公司
股份有限
国营
家数
25
24
6
33
2
 

——据张洪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50—1960年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例举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三项史实。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依据李思孟《科学技术史》制,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材料二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寻求自立、解放和现代化;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体系,制造出“两弹一星”,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第三阶段,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3)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探索政治制度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出现这些尝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第二阶段: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归纳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第三阶段: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

2.单选题(共11题)

3.
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但历来国内银矿开采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而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使外国大量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这一现象
A.使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B.反映出中国贸易逆差扩大
C.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加大了中国经济的风险性
4.
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挖掘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A.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
B.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
C.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5.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6.
19世纪50年代初,一个在中国三个省份住了十年的英国人说道:“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这说明
A.外国商品没有进入中国B.外国商品价格昂贵
C.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D.中国经济独立于世界
7.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一首名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诗曾风靡一时,道出了全国上下热切的渴望。中国,需要找到那把钥匙,重新启动历史前进的时间,打开融入时代潮流的窗口。材料中的“钥匙”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8.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
A.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9.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10.
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11.
“(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
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2.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
A.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B.适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
C.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完成了保障妇女权益的使命
13.
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岁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苏联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
B.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
C.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D.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