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0题)


【小题1】黄河忧患“地上河”,位于黄河水系图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 |
B.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
C.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流速减缓,泥沙沉积 |
D.下游居民填河造田 |

【小题1】50元人民币背面主景图案为“布达拉宫”,它坐落在
A.黄土高原 | B.塔里木盆地 | C.东北平原 | D.青藏高原 |
A.![]() | B.![]() | C.![]() | D.![]() |

【小题1】根据资料,沿海到内陆的年降水量变化规律是
A.越来越多 | B.越来越少 | C.不变 | D.无法得出 |
A.越来越大 | B.越来越小 | C.不变 | D.无法得出 |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小题1】2011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和占比
A.数量下降,比重上升 | B.数量上升,比重下降 |
C.数量和比重都下降 | D.数量和比重都上升 |
A.计划生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
B.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
C.计划生育,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
D.计划生育,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人类利用太阳能资源可以进行光伏发电。
【小题1】太阳能资源属于
A.矿产资源 | B.海洋资源 | C.气候资源 | D.生物资源 |
A.青藏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C.准噶尔盆地 | D.四川盆地 |
A.①⑤ | B.③⑦ | C.②④ | D.⑥⑧ |
A.黑、鄂 | B.川、桂 | C.蒙、青 | D.新、湘 |
我们生活中使用过的废旧电池属于
A.![]() | B.![]() | C.![]() | D.![]() |


【小题1】徐霞客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地貌描述为“峭峰离立,分行竞颖”。这说明当地的地形特点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B.地势低平,河网稠密 |
C.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A.降水丰富 | B.干旱少雨 | C.四季分明 | D.气候寒冷 |
A.热带和亚热带 | B.亚热带和暖温带 |
C.暖温带和中温带 | D.中温带和寒温带 |

【小题1】第二亚欧大陆桥起点连云港和第三亚欧大陆桥起点深圳濒临的海洋分别是
A.渤海、东海 | B.渤海、南海 | C.黄海、南海 | D.黄海、东海 |
A.俄罗斯 | B.哈萨克斯坦 | C.印度 | D.蒙古 |

【小题1】山西省的朔州、太原、运城供暖开始时间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地势 | D.国家政策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B.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 | D.秦岭—淮河线 |
2.解答题- (共5题)
学习资料:“中国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东西部分布比例”

学习思考:
(1)读“中国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图,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是
(2)读“中国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东西部分布比例”图,我国人口最稀疏的省份是
(3)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这条线以东人口
背景资料: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某中学研学小组以“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课题,利用寒假期间,进行研学旅行。下图分别示意长江水系图、长江流域不同年代统计图。
(1)据长江水系图,判断长江属于 (内流河/外流河)。
(2)研学小组到达甲河段时,发现长江 (有/无)结冰现象,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研学旅行活动二:生态之美
(3)在乙(荆江)河段,研学小组听当地人讲解,历史上此地多发洪涝灾害。请帮助研学小组完成下面“荆江洪涝灾害成因分析”知识结构图。

(4)研学小组从收集到的“长江流域不同年代统计图”中发现,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 ,水土流失面积 。长江的洪涝灾害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现在我们坚持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研学旅行活动三:建设之美
(5)研学小组在丁地游览了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请从地形方面,简要分析在此处建设三峡水电站的原因。
研学总结:发展之美
(6)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 发展的道路。
背景资料:某中学地理小组拟以“中国的耕地资源”为例,探究“影响耕地分布的主要因素”,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 “中国土地资源分布”、“中国地形分布”、“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请你和地理小组一起参加探究活动。
(1)地形与耕地分布
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耕地类型①为_______②为________,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
读“中国地形分布”图,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和低缓的_______等地形区。
(2)气候与耕地分布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它们共同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有充足的________和充足的_____,有利于农作物活跃的生长。
探究总结:耕地的分布主要受自然因素——地形、热量、降水的影响。
迁移应用
(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_____(气候类型),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但_____不足;青藏高原地区属于_______(气候类型),光照充足,但海拔高,________不足。两地区土地生产力较低,多_______(土地利用类型)、荒漠。
课题名称:黄河的水文特征
课题资料:
资料一: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地形等。
资料二:“黄河水系简图”、“黄河干流流量、含沙量变化示意图”

课题思考:
(1)依据资料一,描述黄河的大致流向;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依据资料二,描述河口到桃花峪河段干流流量变化特点、含沙量变化特点。
(3)依据资料一、二,黄河中游河段(河口-桃花峪)突出的水文特征是什么?主要治理措施有哪些?
案例名称:中国的位置
案例资料
资料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资料二:目前,新疆上班时间为(北京时间):夏季时间—从5月1日到9月30日,
上午:9:30—13:30,下午:16:00—20:00;冬季时间—从10月1日到下年4月30日,上午:10:00—14:00,下午:15:30—19:30。
案例思考(1)从纬度位置看,重要纬线________穿过中国南部,中国大部分位于_____带,小部分位于________ 带。
(2)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_____东部,________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新疆的上班时间比北京的上班时间晚,请简要解释其原因。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