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7题)
2.
如表是某月25、26日“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关于四城市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城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符合表中所列的是( )
【小题2】综合分析这两天的天气预报,说明我国可能处于( )

【小题1】下列城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符合表中所列的是( )
A.北京一中雨转小雨,气温下降,请注意防寒保暖 |
B.上海一多云转晴天,气温升高,请注意防晒防暑 |
C.武汉一中雨转大雨,气温降低,出门时请带好雨具 |
D.广州一多云转小雨,气温下降,出门时请关好门窗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3.
读“我国 1960—2045 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小题2】根据目前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小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80 年 | B.2015 年 | C.2025 年 | D.2035 年 |
A.继续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孩政策 | B.放开二孩政策 |
C.鼓励劳动人口到国外就业 | D.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 |
5.
(题文)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判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朝鲜族聚居地种的柑橘又大获丰收 | B.泼水节是壮族同胞的传统节日 |
C.满族聚居地有许多好吃的热带水果 | D.藏族同胞用青稞酒招待客人 |
6.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a)和“中国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图b)。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
【小题2】读图a和图b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小题3】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线 | B.黑河﹣腾冲线 | C.长城沿线 | D.0°C等温线 |
A.西部地区面积更大,人口更多 |
B.东部地区面积更大,人口更少 |
C.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
D.人口、面积比例东西分配均匀 |
A.西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
B.西部地区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 |
C.东部地区地形崎岖,以高原、山地为主 |
D.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 |
7.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陆地面积约( )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3】我国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其中“鲁菜”出自( )

【小题1】我国陆地面积约( )
A.960平方千米 | B.960万平方千米 |
C.9600平方千米 | D.900万平方千米 |
A.与蒙古国相比,我国海陆兼备,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
B.南北纬度跨度大,为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有力的条件 |
C.主要位于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
D.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
A.山东省 | B.山西省 | C.广东省 | D.安徽省 |
8.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依据表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条河流中代表长江的是( )
【小题2】四条河流中位于南方地区的一组是( )

【小题1】四条河流中代表长江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11.
古人登长城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代表的山脉是( )
【小题2】气候正常年份,图中甲地1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 )
【小题3】古人游记所记载“北顾”的是我国某高原的深秋景色,该高原是( )

【小题1】图中①代表的山脉是( )
A.秦岭 | B.阴山 | C.天山 | D.燕山 |
A.5℃ | B.8℃ | C.16℃ | D.﹣3℃ |
A.黄土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C.青藏高原 | D.云贵高原 |
16.
读长江、黄河干流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黄河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长江、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 )
【小题3】成语“泾渭分明”中的泾河和渭河属于下列哪一条河流水系( )

【小题1】长江、黄河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的汛期短于黄河 | B.黄河的流量小于长江 |
C.长江的流域面积大于黄河 | D.两河均属于外流河 |
A.长江上游陡坡垦殖 |
B.长江中游洞庭湖围湖造田 |
C.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
D.黄河下游修建水库,灌溉农田 |
A.长江 | B.黄河 | C.珠江 | D.黑龙江 |
2.解答题- (共5题)
18.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在国际气象界,该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4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 运动制定的。
(2)图中①位置对应的节气为 ,大致出现在 (日期)前后。
(3)图中④位置对应的节气为 ,太阳直射 (纬线),这天北京的白昼达一年中的最 ,此时南半球的季节为 。
(4)农事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4月5日前后)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段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5)下面诗句,描述春分节气景象的是
A.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B.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C.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D.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6)在立春、冬至中任选其一,说出该节气的民间习俗。 。
(1)24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 运动制定的。
(2)图中①位置对应的节气为 ,大致出现在 (日期)前后。
(3)图中④位置对应的节气为 ,太阳直射 (纬线),这天北京的白昼达一年中的最 ,此时南半球的季节为 。
(4)农事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4月5日前后)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段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5)下面诗句,描述春分节气景象的是
A.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B.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C.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D.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6)在立春、冬至中任选其一,说出该节气的民间习俗。 。

19.
分析北京市气候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中的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补充表格中5、9月对应的数据。
(2)根据表l中数据,将图中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
(3)北京市的最高气温为28℃;最低气温为 ℃,气温年较差为 ℃。
(4)北京市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月份是 月至9月,因此北京市的降水集中在 季节。
(5)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 ,夏季 。

(1)读图中的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补充表格中5、9月对应的数据。
(2)根据表l中数据,将图中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
(3)北京市的最高气温为28℃;最低气温为 ℃,气温年较差为 ℃。
(4)北京市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月份是 月至9月,因此北京市的降水集中在 季节。
(5)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 ,夏季 。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城。图为古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示意图,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海,② 海峡,③ 洋
A (邻国),B 岛
(2)完成表中“丝绸之路”所涉及的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或行政中心的名称。

(1)填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海,② 海峡,③ 洋
A (邻国),B 岛
(2)完成表中“丝绸之路”所涉及的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或行政中心的名称。

21.
近些年许多“驴友”选择沿318国道自驾游。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聂拉木县,大致沿30°N,全长5476千米,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因其跨越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地理景观大道”。读图a“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图b“沿北纬30°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上海沿318国道到西藏,途径C处江浙水乡,位于我国 (地形区)。途径有“天府之国”之称的B (地形区);终点到达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的A (地形区),感受西藏特有的人文风情。
(2)沿318国道一路向西,海拔逐渐 (升高/降低),可知我国的地势特征: 。受地势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气流向陆地深入,形成 。
(3)游客经过③ 山脉时发现河流湍急,这是因为 ,河流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有利于发展水电。

(1)从上海沿318国道到西藏,途径C处江浙水乡,位于我国 (地形区)。途径有“天府之国”之称的B (地形区);终点到达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的A (地形区),感受西藏特有的人文风情。
(2)沿318国道一路向西,海拔逐渐 (升高/降低),可知我国的地势特征: 。受地势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气流向陆地深入,形成 。
(3)游客经过③ 山脉时发现河流湍急,这是因为 ,河流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有利于发展水电。
22.
长江发展论坛暨长江流域园区与产业合作对接会于10月11日上午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对接会主题为“共建长江经济带,共享发展新机遇”。国务院就建设长江经济带做出了重要部署,要发挥黄金水道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缩小东西差距,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分别注入的海是 和 。
(2)黄河①②③河段中,“地上河”景观出现在 (填代码)河段,该景观形成主要是因为中游流经 (地形区),此地存在严重的 (生态环境问题),造成黄河泥沙含量大增,下游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所以治理黄河“地上河”的关键在于 (选择填空)。
A.兴修水利枢纽工程 B.清理淤泥,疏浚河道
C.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D.加固加高堤坝
(3)①、②河段中,有可能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
(4)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条件是
A.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 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 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 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
(5)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 ②洪涝灾害 ③凌汛 ④水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长江B河段流经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试分析其优势条件。(至少写出两点) 。

(1)长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分别注入的海是 和 。
(2)黄河①②③河段中,“地上河”景观出现在 (填代码)河段,该景观形成主要是因为中游流经 (地形区),此地存在严重的 (生态环境问题),造成黄河泥沙含量大增,下游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所以治理黄河“地上河”的关键在于 (选择填空)。
A.兴修水利枢纽工程 B.清理淤泥,疏浚河道
C.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D.加固加高堤坝
(3)①、②河段中,有可能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
(4)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条件是
A.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 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 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 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
(5)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 ②洪涝灾害 ③凌汛 ④水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长江B河段流经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试分析其优势条件。(至少写出两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7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