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资本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虽然人口持续增长,实际生活水平却大约提高了35%。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经济发展固然重要,然而经济发育的社会环境、市场活动主体的自由度及其相应的道德规范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宗教、政治观点多元,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取得了足以令人称道的重大成功,推动了英国经济的真正增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势”的“思想观念”。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虽然人口持续增长,实际生活水平却大约提高了35%。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经济发展固然重要,然而经济发育的社会环境、市场活动主体的自由度及其相应的道德规范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宗教、政治观点多元,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取得了足以令人称道的重大成功,推动了英国经济的真正增长。
——摘编自候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等
材料二 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显示了联合王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同期英国通过议会制度改革,推动了民主化运行机制,以促进民众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利。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英国向自由主义迈进的趋势。这一趋势得益于英国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和思想观念的长期发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源于17、18世纪经济社会生活的思想观念发挥着超越历史时空的发酵作用。——摘编自摩根《牛津英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在实现英国“真正增长”中所做出的努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势”的“思想观念”。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材料四 图二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2)结合材料二指出,在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请简述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作用;孙中山实现了他的“完美的国家”吗?为什么?
(3)图一中的人物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何突出贡献?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什么决定?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MovingAwayfrom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颜渊》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三
材料四 图二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2)结合材料二指出,在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请简述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作用;孙中山实现了他的“完美的国家”吗?为什么?
(3)图一中的人物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何突出贡献?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什么决定?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MovingAwayfrom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 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
(4)“势不两立的国家”走到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 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 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
(4)“势不两立的国家”走到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4.
留学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鸿胪寺是管理外国留学生的机构。留学生同中国学生一样享受较优厚的待遇,可以与中国同学、亲戚、朋友、师长有广泛、自由、公开的交往,甚至做官。各国留学生除了在国子监学习经学、史学、文学、法律、书法、算术等学科外,还可以选择专门学校,学习专门的学问。留学生当中数日本和新罗的最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詹天佑选择“铁路工程”专业的主要原因,试举出19世纪末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所做的贡献。
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鸿胪寺是管理外国留学生的机构。留学生同中国学生一样享受较优厚的待遇,可以与中国同学、亲戚、朋友、师长有广泛、自由、公开的交往,甚至做官。各国留学生除了在国子监学习经学、史学、文学、法律、书法、算术等学科外,还可以选择专门学校,学习专门的学问。留学生当中数日本和新罗的最多。
——据赵克尧《唐太宗传》等
材料二 清廷留学章程规定留美幼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以及国朝律例等书”。其中的西学主要是指:机械、枪炮、造船、铁路和电报。詹天佑来美国的几年,正是美国大规模修筑铁路和电器等工业有重大突破的时期。他认识到,只有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修筑铁路,建设工厂,开发矿藏,才能使祖国富强起来。1878年,詹天佑考入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学习。——周远廉,龚书铎《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时期留学生制度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留学生制度实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詹天佑选择“铁路工程”专业的主要原因,试举出19世纪末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所做的贡献。
2.单选题- (共26题)
5.
162年前的那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一家并不起眼的印刷所,印刷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其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C.马、恩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
6.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
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这位学生解释
A.伦理学 | B.三段论 | C.中庸之道 | D.唯物论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
②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③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情的结合
④新的革命策略没有遵守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
①***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
②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③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情的结合
④新的革命策略没有遵守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9.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陆大国之间的势力均衡 |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
10.
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主要是指
A.重新确立了美国倡导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原则 |
B.美国攫取了日本在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权益 |
C.美国海军力量与英国并驾齐驱,并抑制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扩张 |
D.挽回了美国在巴黎和会上丢掉的面子,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 |
11.
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A.凡尔登战役 |
B.库尔斯克会战 |
C.索姆河战役 |
D.马恩河战役 |
12.
下列对一战以后形式的判断不够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会议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和欧洲的统治秩序是稳定的 |
B.美国倡议建立国联并没有加入国联,国联为英法控制 |
C.《凡尔赛和约》标志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
D.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可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 |
14.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一战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15.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刺激了西半球和远东的世界权力中心的成长。这里的“世界权力中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A.美国和中国 |
B.苏俄和日本 |
C.美国和日本 |
D.苏俄和中国 |
17.
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
B.“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 |
C.“想割牛头”的敌人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 |
D.“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 |
18.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
19.
下列关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地先后领导了三次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殖民统治 |
B.二战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 |
C.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开始就提出了民族独立运动的目标 |
D.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甘地被迫下令停止运动 |
20.
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如果让你为他配音,选择的台词应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B.“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
C.“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
D.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
21.
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
D.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
22.
下列史实属于华盛顿为美国的民主建设做出贡献的是
①主持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②接受约克镇英军投降
③主持召开制宪会议
④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决然引退
①主持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②接受约克镇英军投降
③主持召开制宪会议
④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决然引退
A.②③④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 |
23.
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以下言论中,与孔子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
B.“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
C.“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 |
D.“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 |
26.
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抗击荷兰,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遣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郑成功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郑成功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7.
《步辇图》描绘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
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
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
28.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一个人扮演的,这点可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在中外历史长河中,符合恩格斯的这段话的历史人物还包括
①华盛顿
②孙中山
③甘地
④秦始皇
⑤慈禧太后
①华盛顿
②孙中山
③甘地
④秦始皇
⑤慈禧太后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④⑤ |
C.③④ |
D.①②④ |
29.
下图所示石碑是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篆刻而成的。石碑文字讲述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古波斯传教士阿罗本来华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得到太宗许可的故事,并记载了大量儒释道经典和波斯教典故。这一石碑的留存,证明了唐太宗的哪一政策?


A.休养生息政策 |
B.对外开放政策 |
C.民族团结政策 |
D.仁义为本原则 |
30.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
3.选择题- (共7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