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文科体育班)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53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请回答:
(1)请说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它的出现有哪些历史背景?
(2)面对1500年左右的“文明遭遇”,有的人说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有的人却说陷入了“巨大的灾难之中”。说出你的看法,并进行合理论证。

2.单选题(共16题)

2.
下列未受到罗马法影响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1787年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
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A. 北伐战争
B. 遵义会议
C. 南昌起义
D. 土地革命
4.
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A.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
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
C.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
D.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
5.
《尉潦子·治本》载:“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诸储。……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上述材料无法体现: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以家庭为单位
D.富足有余
6.
“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为此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均田”或“限田”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取消农民的赋税
D.禁止租佃关系发展
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联结通道
B.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
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8.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9.
据“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注:厘金,旧时的一种商业税)可知,在19世纪中晚期
A.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B.田赋总额不断下降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对外贸易大幅攀升
10.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时的主要企业是
A.化学工业
B.手工业
C.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
D.重工业
11.
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D.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12.
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
A.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B.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D.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13.
1944年,蒋介石在致罗斯福的电文中说,中国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不仅代表中国,而且代表着过去在国际会议中毫无发言权的亚洲人民。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致力于战后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建立
B.积极支持亚洲邻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C.认可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争取英美盟国援助东方战场的抗战
14.
英国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体现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民参与
B.分权制衡
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
15.
据1928—1933年的统计,中国城市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第四编·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城乡各地离婚较为普遍
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16.
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17.
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辛亥革命成功使女子获得了解放
C.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

3.选择题(共6题)

18.

看图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blank#}1{#/blank#}

写作:{#blank#}2{#/blank#}

写作:{#blank#}3{#/blank#}

读作:{#blank#}4{#/blank#}

读作:{#blank#}5{#/blank#}

读作:{#blank#}6{#/blank#}

19.

看图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blank#}1{#/blank#}

写作:{#blank#}2{#/blank#}

写作:{#blank#}3{#/blank#}

读作:{#blank#}4{#/blank#}

读作:{#blank#}5{#/blank#}

读作:{#blank#}6{#/blank#}

20.

看图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blank#}1{#/blank#}

写作:{#blank#}2{#/blank#}

写作:{#blank#}3{#/blank#}

读作:{#blank#}4{#/blank#}

读作:{#blank#}5{#/blank#}

读作:{#blank#}6{#/blank#}

21.

看图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blank#}1{#/blank#}

写作:{#blank#}2{#/blank#}

写作:{#blank#}3{#/blank#}

读作:{#blank#}4{#/blank#}

读作:{#blank#}5{#/blank#}

读作:{#blank#}6{#/blank#}

22.

看图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blank#}1{#/blank#}

写作:{#blank#}2{#/blank#}

写作:{#blank#}3{#/blank#}

读作:{#blank#}4{#/blank#}

读作:{#blank#}5{#/blank#}

读作:{#blank#}6{#/blank#}

23.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