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加试题)经济体制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美国著名企业家,被称为“西方世界唯一活着的见过列宁的人”。哈默的名望和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同他与苏联的交往密切相。1921年还是见习医生的哈默得知苏联发生了伤寒和流行病,出于对俄罗斯人民的同情,他便买下了一家医院的设备运到了莫斯科。年轻的大夫哈默引起了列宁的注意,列宁多次会见哈默,告诉他苏联人民最急需的是粮食,而不是医疗援助。哈默很快就用美国的剩余粮食交换苏联的皮毛和其他产品。鉴于哈默对苏美贸易的贡献,经列宁批准,哈默于1925年在苏联的乌拉尔地区投资开办了一家石棉厂,获利颇丰。接着又创办一家铅笔厂,5年后,她的铅笔厂从年产量250万支增加日产量50万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欢迎哈默来本国投资的邓小平和列宁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材料一 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美国著名企业家,被称为“西方世界唯一活着的见过列宁的人”。哈默的名望和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同他与苏联的交往密切相。1921年还是见习医生的哈默得知苏联发生了伤寒和流行病,出于对俄罗斯人民的同情,他便买下了一家医院的设备运到了莫斯科。年轻的大夫哈默引起了列宁的注意,列宁多次会见哈默,告诉他苏联人民最急需的是粮食,而不是医疗援助。哈默很快就用美国的剩余粮食交换苏联的皮毛和其他产品。鉴于哈默对苏美贸易的贡献,经列宁批准,哈默于1925年在苏联的乌拉尔地区投资开办了一家石棉厂,获利颇丰。接着又创办一家铅笔厂,5年后,她的铅笔厂从年产量250万支增加日产量50万支。
——据方义农《阿曼德哈默——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整理
材料二 哈默晚年为促进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美国的休斯敦会见了哈默,欢迎他到中国投资。1987年,89岁高龄的哈默博士来到中国山西平朔,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与我国合作经营的安太堡露天煤矿投产剪彩。该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哈默博士从山西返回北京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引自2014年04月01人民网《哈默:列宁和邓小平喜欢的美国企业家》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说明1921年苏联人民“最急需的是粮食”的局面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当时哈默在俄国创办石棉厂和铅笔厂有哪些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欢迎哈默来本国投资的邓小平和列宁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2.
近代世界,中国在沧桑巨变中显得被动、迟缓,社会经受了剧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洋枪洋炮曾使清廷震动,并使民族存亡面临危机的话,那么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同中国传统经济的接触,就显示了当时欧洲人处于比中国人更高的文明阶段,西方的工业品、生产技术以及由此俱来的管理知识、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无法比拟的。
(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翻译外国书籍在中国近代有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一 如果说洋枪洋炮曾使清廷震动,并使民族存亡面临危机的话,那么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同中国传统经济的接触,就显示了当时欧洲人处于比中国人更高的文明阶段,西方的工业品、生产技术以及由此俱来的管理知识、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无法比拟的。
——丁日初《对外贸易同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清末西学东渐,大体上可以说有三种途径:学堂讲学;出洋考察或留学;译书。然而,无论是请人讲学或留学考察,其成果终归落实于文字。来华任教的讲义又翻译成书,如傅兰雅、丁韪良等人授课用书均刊译本;考察官员及留学生,凡较用功者均有译著。译书在西学东渐中首当重任。随着近代译书事业的发展,西学东渐以其排山倒海之势,锐不可挡,而西学的传播与扩展则成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变迁的关键动因。——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请你概括指出,在欧洲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翻译外国书籍在中国近代有哪些积极作用?
3.
人文主义重视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民本思想非常丰富,从春秋战国时期子贡的“君鱼民水”、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到汉唐时期贾谊的“民为正本”、李世民的“国依于民”、柳宗元的“吏为民役”,再到明清时期张居正的“知人安民”、康熙帝的“以足民为首务”、乾隆帝的“以养民为本”等等。我们可以不无自豪的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关于肯定普通民众的社会尊严和生存价值的理论能像中国这样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思想对古代中国、近代西欧各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我国古代民本思想非常丰富,从春秋战国时期子贡的“君鱼民水”、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到汉唐时期贾谊的“民为正本”、李世民的“国依于民”、柳宗元的“吏为民役”,再到明清时期张居正的“知人安民”、康熙帝的“以足民为首务”、乾隆帝的“以养民为本”等等。我们可以不无自豪的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关于肯定普通民众的社会尊严和生存价值的理论能像中国这样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田兆阳《孟子的贵民思想与人的尊严和价值》
材料二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就是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尊严和个人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实现人生和世俗生活,尊重理性,强调个性自由。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是反对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这种新思想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朝气蓬勃进步的社会思潮——王世珍《略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请你指出中国古代和西欧近代都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的根本出发点各是什么?并分析它们各自形成的经济根源。(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思想对古代中国、近代西欧各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加试题)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说:“当歌曲和传说缄默时,只有建筑在说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进入罗马帝国时期。帝国成立到180年是帝国的兴盛时期,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记功柱和以皇帝命名的广场、神庙。竞技场、圆形剧场和浴场的规模更加宏大豪华,市民可以免费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各种竞技、休闲和娱乐活动。统治者相信,当人们沉醉其中,特别是在观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杀戮和人与兽之间的生死较量的时候,是不会对政治发生兴趣的。在这种社会风气中,罗马的大型建筑纷纷动工开建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释说明:①以罗马大斗兽场为例,说明它“成为人人能懂的建筑艺术”的具体表现。②以万神殿为例,说明它是如何体现材料中所说的划线部分的“创新的路径”的。
材料一 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进入罗马帝国时期。帝国成立到180年是帝国的兴盛时期,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记功柱和以皇帝命名的广场、神庙。竞技场、圆形剧场和浴场的规模更加宏大豪华,市民可以免费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各种竞技、休闲和娱乐活动。统治者相信,当人们沉醉其中,特别是在观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杀戮和人与兽之间的生死较量的时候,是不会对政治发生兴趣的。在这种社会风气中,罗马的大型建筑纷纷动工开建了。
——付丹《论古罗马建筑艺术中渗透的帝王意识》
材料二 罗马建筑是罗马帝国威严与权利的象征,又是帝国时代文化综合、开阔的体现,为人们创造人人能懂的造型艺术、绘画艺术及建筑艺术,从而构建出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最迷人的城市。古罗马的建筑演进过程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其创新的路径:从吸收希腊的经验开始,将之理论化,但从没有忽视自己现实的需求和征服一切的雄心,不放弃自身传统的空间模式,不断地使用和改进新材料和新技术,最终实现了对学习对象的超越。——据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上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内容,请你说出今天还保留下来的“以皇帝命名的广场”的典型代表及它的建筑特点。并提炼总结作者认为古罗马建筑所承载的社会功能。(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释说明:①以罗马大斗兽场为例,说明它“成为人人能懂的建筑艺术”的具体表现。②以万神殿为例,说明它是如何体现材料中所说的划线部分的“创新的路径”的。
2.单选题- (共20题)
5.
“文明不会死亡,只会迁移,其住地及装束虽有所改变,但必须生存。正如个人的死亡为他人留下生存的空间一样,一种文明凋谢后也会有另一种文明兴起。”罗马帝国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化的开拓者主要表现在
A.罗马帝国完全继承了希腊文明并把这种文明传播到欧亚非三洲 |
B.纠正了雅典过分民主的缺陷而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
C.把希腊小国寡民的民主制推广到国土广阔、人口中众多的帝国 |
D.受到希腊雅典严格的民主制启发而探索出一套以法治国的经验 |
6.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在续订条约时,英国明确要求在条约中写上“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等字样,英国的这一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
A.已经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 |
B.已经放弃了华夷之间的藩篱 |
C.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
D.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根深蒂固 |
7.
1938年4月9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山东枣庄一带)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国报刊所提到的“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是指
A.百团大战 |
B.台儿庄战役 |
C.平型关大捷 |
D.枣宜会战 |
8.
在瑞金的革命旧址群中,一位解说员指着一颗穿插在树干正中的炸弹模型说:“这颗炸弹是敌机轰炸时投下的,当时***正在树下看书,炸弹击中了古樟树却没有爆炸。这就古樟伸枝接炮弹,主席树下静观书的佳话的由来。”由材料我们可以判断出
A.这颗炸弹是日本全面侵华时期轰炸江西时留下的 |
B.***在这一时期构思并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C.瑞金的革命旧址群中包含了中共“七大”的会议旧址 |
D.这段佳话发生在***指挥红军进行长征的途中 |
9.
1991年9月9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说:“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并使国际局势紧张 |
B.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从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
C.冷战拖垮了苏联最终成就了美国独霸局面 |
D.冷战使美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
10.
唐代元稹《织女词》中有“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两句,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丝织业中挑纹能手——巧女因手艺的家族传承而为娘家所羁留、最后终身未嫁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
A.有利于当时丝织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
B.反映了唐代私营丝织业的发达 |
C.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
D.表明唐代政府重视丝织业的发展 |
11.
中国古代某城市的街道取名带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如“马行街”、“牛行街”、“鸡儿巷”等,并且这些街道所在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商业和生活混杂区。这一城市最有可能出现在
A.汉代 |
B.唐代 |
C.宋代 |
D.秦代 |
12.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下列关于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长江流域的一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B.它所处地域为战国时期郑国统治范围 |
C.它的开凿有提高了陕西地区的粮食产量。 |
D.它的开凿表明秦汉时代对水利事业的重视 |
13.
在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以后,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不约而同的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基本上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按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且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使得资产阶级政府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
B.为大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 |
C.提高文官的素质和减少官场中的腐败现象 |
D.减少党争来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14.
下面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在20世纪20年代前的变化情况图,下面对坐标图解读有误的是


A.企业数量的升、降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紧密相连 |
B.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C.政策支持与外部环境宽松使1910年后出现了数量的上升 |
D.1920前后企业数量的萎缩态势与列强侵略加剧有关 |
15.
下面反映的是1957——1962年中国钢铁指标变化图,影响指标变化主要因素包括:

①党内出现了“左倾”冒进思想
②广大人民群众急于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
③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④围绕“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展开的经济调整

①党内出现了“左倾”冒进思想
②广大人民群众急于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
③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④围绕“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展开的经济调整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④ |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改革主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推行、农产品通过买卖的形式实现从农业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城市的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它包括: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改革、放权让利、利改税等。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以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 |
C.实现城乡一体化 |
D.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 |
17.
王祯在《农书》中记载:“汉蔡伦以木肤、麻头、敝布、渔网造纸,成为蔡伦纸……然皆写本。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录梓之法,其本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这反映了
A.五代十国之前出现活字印刷术 |
B.雕版印刷术经济方便地促进了文化传播 |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
D.手抄书的成本高于活字印刷书的成本 |
18.
有学者认为:“英国历史步入到伊丽莎白一世将大位移交给斯图亚特的王朝时(1603—1714年),英国进入一个充满了变革新的生机的时代,在这一历史时期英国的王权将因为不列颠民族的特质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的历史在这里谱写了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的篇章。”在下列英国“谱写的篇章”中,属这一时代的是
A.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
B.在“七年战争”中获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
C.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而成为海军强国 |
D.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
19.
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张积华作为老“航天人”代表应邀参加了纪念仪式,他望着着窗外的广袤戈壁,思绪早已飘到了46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他说“能将我国的 送上太空,这是我人生中最最光荣的一件事。”题中“ ”内容是
A.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
B.神舟5号 |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D.长征三号 |
20.
(加试题)下面地图反映的是一战后的欧洲领土的变化,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完全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国家
②俄国作为战胜国在凡尔赛会议上获得了了大量领土
③美国控制下的国联为维护欧洲战后的新秩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④战后的奥地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区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

①完全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国家
②俄国作为战胜国在凡尔赛会议上获得了了大量领土
③美国控制下的国联为维护欧洲战后的新秩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④战后的奥地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区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
A.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④ |
22.
有学者对华盛顿拒绝“王冠”事件这样评价:“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下不会出现视名利如粪土的圣人,只会出产能审时度势的绅士”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华盛顿不慕权势的崇高品质让他拒绝了做国王的请求 |
B.独立战争时的美国缺乏实行君主制的社会基础 |
C.创建民主共和制是华盛顿自始至终的愿望追求 |
D.当时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人民希望建立君主制 |
23.
(加试题)法国历史学家梯也尔在《执政府和帝国史》中说:“有谁能预测到这位1800年的明智之士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对于军人、统治者和政治活动家都是极有教益的,也包含着对于公民们的教训。”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1800年时拿破仑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表明是他是“明智之士”
②因为进攻俄国和进行民族压迫性战争,所以说拿破仑被说成了“疯子”
③拿破仑在政治人上给人民以充分的自由和权力,给以后的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④建立独裁政府,利用人民不断发动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①1800年时拿破仑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表明是他是“明智之士”
②因为进攻俄国和进行民族压迫性战争,所以说拿破仑被说成了“疯子”
③拿破仑在政治人上给人民以充分的自由和权力,给以后的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④建立独裁政府,利用人民不断发动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