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3题)
4.
读甲、乙两省区轮廓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是河南省,乙的行政中心是西安;
②a是太行山,其东侧是华北平原;
③b是秦岭,其南侧是半湿润地区;
④水土流失严重是甲、乙两省区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①甲是河南省,乙的行政中心是西安;
②a是太行山,其东侧是华北平原;
③b是秦岭,其南侧是半湿润地区;
④水土流失严重是甲、乙两省区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6.
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是描述地理规律,地理景观的名词佳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景象 |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应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 |
D.“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应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
7.
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其主要目的是()
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 B.解决城市人口过多问题 |
C.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 D.解决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
8.
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区与最迟“送走晚霞”的地点是( )
①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②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③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④曾母暗沙
①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②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③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④曾母暗沙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0.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读下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
B.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
C.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
D.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
11.
不同类型的区域划分,有不同的地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
C.黑河——腾冲线以西人口稠密,以东人口稀疏 |
D.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17.
读下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我国不同地理界线,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表示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的是( )
【小题2】表示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的是( )

【小题1】表示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0.
关于我国地势、地形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
B.我国单一的地形种类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
C.大河多为东西流向,方便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
D.山区多,在林业、牧业、旅游业、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
2.解答题- (共6题)
24.
读我国民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请选出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
(3)我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是 __________;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艺术,是我国__________(省区全称)民族艺术的结晶。

(1)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请选出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
A.苗族——丰收节 | B.高山族——元宵节 C满族——雪顿节 | C.傣族——泼水节 |
25.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___(山脉)______(河流)一线接近。请列举该线的其他地理意义(至少2条)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某班新同学的介绍,判断该同学家所在地主要属于____气候。
(4)结合甲乙图判读,中国人口最稀少地区属于______气候。
材料一:某班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时说道:“我家住蒙古包,我们喜欢赛马、摔跤等运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初八要举行比赛,以表达丰收的喜悦”。
材料二:图甲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乙为“中国人口分布”图
(2)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___(山脉)______(河流)一线接近。请列举该线的其他地理意义(至少2条)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某班新同学的介绍,判断该同学家所在地主要属于____气候。
(4)结合甲乙图判读,中国人口最稀少地区属于______气候。
26.
阅读“边疆行路线图”和有关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边疆行》路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中,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_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跨经度最广的是____。(填数字代号)
(3)①省区的简称是_____②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甲国是____(邻国)
(4)途中摄制组经过了一个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区是_____。
(5)每年七、八月份举行那达慕大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省级行政区)。
(6)《边疆行》摄制组采访了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所在省级行政区是______。
材料: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和边行走边观察的方式,顺时针勾绘出一幅从广西到辽宁的美丽画卷,反映我国边疆的风土人情。
A.5000千米 | B.10000千米 | C.20000千米 | D.40000千米 |
(3)①省区的简称是_____②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甲国是____(邻国)
(4)途中摄制组经过了一个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区是_____。
(5)每年七、八月份举行那达慕大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省级行政区)。
(6)《边疆行》摄制组采访了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所在省级行政区是______。
27.
读“影响我国的季风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风向判断,这是_________(填“夏”或“冬”)季风, 这一季节,我市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2)图中①箭头表示______季风;②箭头表示______季风主要来自_______洋。
(3)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雨热配合情况是____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

(1)根据图中风向判断,这是_________(填“夏”或“冬”)季风, 这一季节,我市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2)图中①箭头表示______季风;②箭头表示______季风主要来自_______洋。
(3)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雨热配合情况是____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
28.
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沿a线从南向北,气温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因素造成的。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沿b线方向,纬度基本相同,但气温东高西低,主要原因是受_____因素的影响。
(3)沿c线降水南多北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单选)
(4)描述沿d线方向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

(1)沿a线从南向北,气温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因素造成的。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沿b线方向,纬度基本相同,但气温东高西低,主要原因是受_____因素的影响。
(3)沿c线降水南多北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单选)
A.受地形地势变化的影响 | B.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
C.受夏季风控制时间长短的影响 | D.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3道)
解答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