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5题)
1.
读甲、乙两省区轮廓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是河南省,乙的行政中心是西安;
②a是太行山,其东侧是华北平原;
③b是秦岭,其南侧是半湿润地区;
④水土流失严重是甲、乙两省区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①甲是河南省,乙的行政中心是西安;
②a是太行山,其东侧是华北平原;
③b是秦岭,其南侧是半湿润地区;
④水土流失严重是甲、乙两省区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3.
有关我国人口和民族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B.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
C.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
D.黑河—大理一线是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
4.
小明追随“舌尖上的中国Ⅱ”镜头从上海出发,先后沿四条路线游览各地,品尝美食。结合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①线路地区传统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 |
B.②线路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
C.③线路穿越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 |
D.④线路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以下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
B.泼水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
C.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
D.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
7.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读图关于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
B.黄河②处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 |
C.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③是湘江 |
D.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④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
11.
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潮 洪涝 干旱 台风 | B.台风 干旱 洪涝 寒潮 |
C.寒潮 台风 洪涝 干旱 | D.干旱 寒潮 台风 洪涝 |
13.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量变化图",结论错误的是

A.2000年,人口总量达到13.7亿人
B.2000至2010年,人口总量仍在增加
C.1982年,人口总量超过10亿人
D.2000至2010年,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A.2000年,人口总量达到13.7亿人
B.2000至2010年,人口总量仍在增加
C.1982年,人口总量超过10亿人
D.2000至2010年,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14.
下列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多数河流滚滚东流 |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便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
C.我国幅员辽阔,年降水量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
D.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 |
15.
不同类型的区域划分,有不同的地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昆仑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B.秦岭一淮河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
C.黑河一腾冲线以西人口稠密,以东人口稀疏 |
D.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16.
我国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影响很大,如图两幅图可以说明( )


A.海上湿润气流不便于深入我国内陆 | B.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多于东部地区 |
C.我国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 D.我国大江大河多数流向是自东向西 |
20.
网络购物是通过互联网订货,物流人员送货上门实现的,其发展得益于( )
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②生物工程的发展 ③国家政策的支持 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②生物工程的发展 ③国家政策的支持 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3.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blank#}1{#/blank#}厘米,周长是{#blank#}2{#/blank#}厘米,面积是{#blank#}3{#/blank#}平方厘米.
25.
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雄础好,科研技术水平高 | B.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 |
C.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晴天多 | D.靠近香港和澳门,资金和信息充足 |
2.解答题- (共6题)
26.
图中甲为中国疆域示意图,乙为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海防空识别区主要位于甲图中的_____海域(填数码)。
(2)甲图中与我国相邻的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__(填字母),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___(填省级行政区全称)。
(3)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4)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省区是台、_____、桂、_____。(填简称)
(5)我国东部濒临四个海洋,其中__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是我国内海。
(6)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_____、_______。

(1)东海防空识别区主要位于甲图中的_____海域(填数码)。
(2)甲图中与我国相邻的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__(填字母),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___(填省级行政区全称)。
(3)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我国民族分布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C.我国地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北极圈穿过北部 |
D.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少西北多 |
(5)我国东部濒临四个海洋,其中__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是我国内海。
(6)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_____、_______。
27.
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山脉③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
(3)左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_____,该区域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等。
(4)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_____(双选)。

(1)左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山脉③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
(3)左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_____,该区域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等。
(4)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_____(双选)。
A.A地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 | B.B地种植花卉蔬菜,方便供应城区 |
C.C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 D.D地发展海水养殖 |
28.
长江、黄河哺育了两岸的人民,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____(地形区),它们上游水文特征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2)上图中甲、乙两个水利枢纽中,表示三峡水利枢纽的是_______。
(3)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比较频繁的原因不包括________。
A.流域内降水集中,多暴雨 B.干支流水电站众多,阻碍洪水下泄
C.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D.中游泥沙淤积及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
(4)上图中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结合下左图,你认为C河段流域狭窄,无支流汇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从下右图中能够直接获取的信息是______
A.黄河的汛期比长江的汛期长 B.长江的径流量比黄河大得多
C.两条河流都有结冰期 D.黄河含沙量比长江大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____(地形区),它们上游水文特征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2)上图中甲、乙两个水利枢纽中,表示三峡水利枢纽的是_______。
(3)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比较频繁的原因不包括________。
A.流域内降水集中,多暴雨 B.干支流水电站众多,阻碍洪水下泄
C.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D.中游泥沙淤积及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
(4)上图中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结合下左图,你认为C河段流域狭窄,无支流汇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从下右图中能够直接获取的信息是______
A.黄河的汛期比长江的汛期长 B.长江的径流量比黄河大得多
C.两条河流都有结冰期 D.黄河含沙量比长江大
29.
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_________。
(2)乙代表的地理事物是_____(海洋)。
(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平原位于____________(省区),②是_____平原。
(4)③是位于陕西省的黄河的重要支流_____河,④是位于山西省的_____河。
(5)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工程,该工程的东线主要利用________输水,北达山东与天津。
(6)图中地区的居民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除跨流域调水外还有哪些?(至少两点)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_________。
(2)乙代表的地理事物是_____(海洋)。
(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平原位于____________(省区),②是_____平原。
(4)③是位于陕西省的黄河的重要支流_____河,④是位于山西省的_____河。
(5)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工程,该工程的东线主要利用________输水,北达山东与天津。
(6)图中地区的居民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除跨流域调水外还有哪些?(至少两点)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0.
读中国局部区域简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以北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
(2)图中甲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为主,乙地区的作物熟制是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属于京广线的 是________。
(4)京广高铁连接了我国沿海的______和______工业基地。
(5)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__________。
A、甲——发展淡水养殖为主 B、乙——发展种植业为主
C、丙——发展林业为主 D、丁——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
(6)下列由秦皇岛港运往海口的货物,不可能的是_____。
A、小麦 B、苹果 C、甘蔗 D、煤炭
(7)图中的四条铁路线中,穿过济南的是___线(填数字代码名称),铁路干线④是_____铁路。

(1)图中A﹣B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以北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
(2)图中甲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为主,乙地区的作物熟制是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属于京广线的 是________。
(4)京广高铁连接了我国沿海的______和______工业基地。
(5)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__________。
A、甲——发展淡水养殖为主 B、乙——发展种植业为主
C、丙——发展林业为主 D、丁——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
(6)下列由秦皇岛港运往海口的货物,不可能的是_____。
A、小麦 B、苹果 C、甘蔗 D、煤炭
(7)图中的四条铁路线中,穿过济南的是___线(填数字代码名称),铁路干线④是_____铁路。
31.
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与非主要种植业区分布图”,结合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1)图中A线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区与非主要种植业区分界线,该线大体与____(填字母)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从地形上看,我国非主要种植业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
(3)下表是我国四个地区农业结构基本情况。其中,丙地区的农业结构情况符合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_____(填数码)地区。

(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适宜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是_____(填数码)。
(5)王某承包了10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王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图B、C、D三地中的_____地,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

(1)图中A线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区与非主要种植业区分界线,该线大体与____(填字母)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A.200 | B.400 | C.800 | D.1600 |
(3)下表是我国四个地区农业结构基本情况。其中,丙地区的农业结构情况符合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_____(填数码)地区。

(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适宜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是_____(填数码)。
(5)王某承包了10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王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图B、C、D三地中的_____地,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5道)
解答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