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403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6/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2.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2.单选题(共19题)

3.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展的大陆政策
4.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中国外交活
动中,能有力地印证***主席这一演讲辞的是
①首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在解决朝核问题等地区争端和紧张局势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③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④积极倡导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
一段时间以来,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某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去苏联化”……个别国家的部分人否定苏联的二战贡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世人和国民要尊重苏联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以下属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贡献的有
①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大量援助
②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
④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④
6.
细节决定成败。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能以少胜多、大败日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
A.率先掌握了先进的雷达技术,夺取了制空权
B.计划周密,海空配合,行动突然
C.切断了日军的石油供应线,使其海空军丧失机动能力
D.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军行动了如指掌
7.
假如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史实中,不宜作为论据的是
A.中途岛之战
B.日德兰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不列颠之战
8.
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B.“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
C.“想割牛头”的敌人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
D.“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
9.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搬起石头打自已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B.德国实施“海狮计划”
C.莫斯科战役的爆发
D.慕尼黑协定的签定
10.
一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其中的表现有
①对俄国十月革命进行武装干涉
②确认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疆界
③同意犹太人建立以色列
④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1.
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唱出变革的“莎琳”之歌。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2.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13.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    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
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 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14.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联合国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B.犹太人在二战中的悲惨遭遇
C.英国曾发表“贝尔福宣言”D.犹太人的圣地在此地的耶路撒冷
15.
“联合国不是二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
①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是在美国积极倡导下建立起来的
③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    ④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6.
历史上常见某次战争的结果酝酿着另一次战争的起因。下列几组战争中,有这种因果关系的是(  )
①普法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第三次中东战争与第四次中东战争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
17.
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
A.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
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D.不要过分削弱德国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反意大利法西斯的重大事件不包括:(    )
A.发动阿拉曼战役 B.召开德黑兰会议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登陆西西里岛
19.
“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其代表性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20.
下图是凡尔登战役中激战过后德军遍地尸体的场景,关于凡尔登战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凡尔登战役发生在西线战场②凡尔登战役的发动者是德国③德国在凡尔登战役中的目标是迫使法国最终退出一战④图片中的场景说明凡尔登战役及其残酷,这一战德军比法军伤亡更大
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1.
以下关于下图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战役是在德黑兰会议上决定的 ②该战役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
③该战役加速法西斯德国走向灭亡 ④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6月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

3.选择题(共9题)

22.已知集合A={1,a},B={1,2,3},则“A⊆B”是“a=3”的(   )
23.已知集合A={1,a},B={1,2,3},则“A⊆B”是“a=3”的(   )
24.{#mathml#}x2(1x21)5{#/mathml#} 的展开式的常数项为{#blank#}1{#/blank#}(用数字作答)
2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6.“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7.“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8.“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9.列举“文化大革命”开始、结束的标志和“文化大革命”中被粉碎的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名称。
30.列举“文化大革命”开始、结束的标志和“文化大革命”中被粉碎的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名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