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沃勒斯坦在其《现代世界体系》中分析16世纪“欧洲世界经济体”时,提出了“中心***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1)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与北美的关系。并运用沃勒斯坦的观点,分析英国地位形成的理由。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如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关系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美、西欧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以上近现代以来美欧关系的演变历史,你从中可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yù)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
(3)依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2.单选题- (共33题)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 |
A.百团大战 |
B.平型关战役 |
C.太原会战 |
D.台儿庄战役 |
A.战争的性质 |
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
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
D.民族主义立场 |
A.1912—1919年 |
B.1920—1926年 |
C.1927—1936年 |
D.1937—1945年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其结果已经证明 |
C.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
D.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B.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
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 |
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
A.二月革命 |
B.七月事件 |
C.十月革命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 |
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
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
B.《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纲领 |
C.各少数民族人民此时据该条规定在5个自治区普选一届人大代表 |
D.它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B.“九二共识”的达成 |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反对霸权主义 |
A.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
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①日本对美国的大国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
②美日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③世界形成了新的两极格局
④美日矛盾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
B.成立华约组织 |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
B.第三世界的崛起 |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D.两极格局的瓦解 |
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 |
A.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
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
C.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
D.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
A.《北大西洋公约》 |
B.马歇尔计划 |
C.《联合国宪章》 |
D.杜鲁门主义 |
A.翻车 |
B.水排 |
C.筒车 |
D.都江堰 |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
C.人民战争的路线 |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
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持世界和平 |
B.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宰世界 |
C.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
D.两个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 B.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 D.古代农业生产尊重自然规律 |
3.选择题- (共6题)
孤独的树
席慕蓉
在我二十岁那年的夏天,我看见过一棵美丽的树。
那年夏天,在瑞士,我和诺拉玩得实在痛快。她是从爱尔兰来的金发女孩,我们一起在福莱堡大学的暑期法文班上课,到周末假日,两个人就去租辆脚踏车漫山遍野地乱跑,附近的小城差不多都去过了。最喜欢的是把车子骑上坡顶之后,再顺着陡峭弯曲的公路往下滑行,我好喜欢那样一种令人屏息眩目的速度,两旁的树木直逼我们而来,迎面的风带着一种呼啸的声音,使我心里有一种要呼啸的欲望。
夏日的山野清新而又迷人,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一种无法预料的美丽。
那一棵树就是在那种时刻里出现的。
刚转过一个急弯,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不算太深的山谷,在对面的斜坡上,种了一大片的林木。
大概是一种有计划的栽种,整片斜坡上种满了一样的树,也许是日照很好,所以每一棵都长得枝叶青葱,亭亭如华盖,而在整片倾斜下去一直延伸到河谷草原上的绿色里面,唯独有一棵树和别的不同。
站在行列的前面,长满了一树金黄的叶片,一树绚烂的圆,在圆里又有着一层比一层还璀璨的光晕。它一定坚持了很久了,因为在树下的草地上,也已圆圆地铺满了一圈金黄色的落叶,我虽然站在山坡的对面,也仍然能够看到刚刚落下的那一片,和地上原有的碰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后者已经逐渐干枯褪色了。
天已近傍晚,四野的阴影逐渐加深,可是那一棵金黄色的树却好象反而更发出一种神秘的光芒。和它后面好几百棵同样形状、同样大小,但是却青翠逼人的树木比较起来,这一棵金色的树似乎更适合生长在这片山坡上。可是,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使它觉得很困窘,只好披着一身温暖细致而又有光泽的叶子,孤独地站在那里,带着一种不被了解的忧伤。诺拉说:“很晚了,我们回去吧。”
“可是,天还亮着呢”我一面说,一面想走下河谷,我只要再走近一点,再仔细看一看那棵不一样的树。
但是,诺拉坚持要回去。在平日,她一直是很随和的游伴,但是,在那个夏天的午后,她的口气却毫无商量的余地。
于是,我终于没有走下河谷。
也许诺拉是对的,隔了这么多年,我再想起来,觉得也许她是对的。所有值得珍惜的美丽,都需要保持一种距离。如果那天我走近了那棵树,也许我会发现叶的破裂,树干的斑驳,因而减低了那第一眼的激赏,可是,我永远没走下河谷,我这一生再无法回头,再无法在同一天,同一刹那,走下那个河谷再爬上那座山坡了。于是,那棵树才能永远长在那里,虽然孤独,却保有了那一身璀璨的来自天上的金黄。
又有哪一种来自天上的宠遇,不会这在人世间觉得孤独呢?
椭圆C: 过点P( ,1)且离心率为 ,F为椭圆的右焦点,过F的直线交椭圆C于M,N两点,定点A(﹣4,0).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若△AMN面积为3 ,求直线MN的方程.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