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共和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从一开始就蒙上了耻辱的阴影,在左右两派的心目中都是一个畸形儿。这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经受不住经济危机的打击。饱受失业和破产的中下层群众对现实极端不满,渴望出现‘救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人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材料三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德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试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这些苦果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是怎样“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
材料一“(德意志共和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从一开始就蒙上了耻辱的阴影,在左右两派的心目中都是一个畸形儿。这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经受不住经济危机的打击。饱受失业和破产的中下层群众对现实极端不满,渴望出现‘救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人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材料三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德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试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这些苦果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是怎样“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
2.单选题- (共18题)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
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
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
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3.
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 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 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4.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
5.
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记载:“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在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 B.国内矛盾的激化 |
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
9.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
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
C.远离战火,借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
10.
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歌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A.凡尔登战役 |
B.日德兰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马恩河战役 |
11.
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对待一战要“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可是,1917年4月美国却参加对德作战,其主要原因是
A.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 |
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
C.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 |
D.害怕协约国战败,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害 |
13.
美国参战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下列各项不是美国参战带来的有利因素的是
A.先后派遣了200万士兵开赴欧洲战场 |
B.参加了索姆河战役 |
C.协助英国海军开展对德反潜艇战 |
D.增加了对协约国的军火和物资供应 |
15.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在其历史著作《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解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在作者分析同盟国一战失败的原因中,不包括
A.协约国与美国贸易密切,可以得到巨额的贷款 | B.英国的海上封锁 |
C.数年的大战使同盟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 D.协约国经济实力总体强于同盟国 |
16.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象从前一样的猖獗”。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受到阻碍 |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
C.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 |
D.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
①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②英、美的海上封锁起了重要作用
③德、奥军队战略上的失误
④战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工人、士兵运动兴起
①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②英、美的海上封锁起了重要作用
③德、奥军队战略上的失误
④战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工人、士兵运动兴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
B.借此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
C.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
3.选择题- (共3题)
20.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
①如果a⊥b,b⊥c,那么a∥c;
②如果a∥b,b∥c,c∥d,那么a∥d;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与b相交,b与c相交,那么a与c相交.
在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21.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
①如果a⊥b,b⊥c,那么a∥c;
②如果a∥b,b∥c,c∥d,那么a∥d;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与b相交,b与c相交,那么a与c相交.
在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